[发明专利]一株成团泛菌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09980.7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9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徐剑宏;史建荣;殷宪超;徐圣佳;周义东;朱之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2;A01P3/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杨文晰;孙忠浩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团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株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其保藏号为CCTCC NO:M2015563,该菌菌体呈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可制备成液体菌剂或可湿性粉剂,用以防治小麦赤霉病、降低小麦赤霉毒素含量;其在解决毒素污染的过程中,也没有毒副产品的产生,不存在二次污染,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确保人畜的食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特别是一株成团泛菌(
背景技术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在中国、日本、东南亚和美国南、北部等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且发生频率逐渐增加,其多发生在小麦穗期多雨、气候潮湿的地区并具有周期性流行的特点,根据其发病特点又被称为烂麦头、红麦头、麦穗枯等。随着农业耕作中免耕、秸秆还田种植技术和小麦、玉米轮作的推广,化肥使用量的增加以及小麦品种抗性的丧失,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麦田中流行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自20世纪90年代起,赤霉病给美国农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损失多达30亿美元,很少有单个农业病害能带来如此庞大的损失。在我国,赤霉病的波及范围和危害也极大,其中发生频率最高、损失最大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带。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华北麦区也逐渐流行,增加趋势明显,发病面积逐步扩大,赤霉病的盛行严重影响着小麦等作物的种植。
谷物感染赤霉病后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其中最主要为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N),其中DON毒素会对人畜造成毒害,使动物产生包括嗜睡、食欲丧失、呕吐、肠道损伤、皮肤坏死、胃肠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和繁殖功能障碍等症状。
目前针对小麦赤霉病及其产生的毒素污染问题,主要采取一些化学药剂防治的方法,如:多菌灵、氰烯菌酯、福美双、甲基硫菌灵等,这些方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小麦赤霉病的病害,但是化学药剂本身会造成小麦中化学药剂的残留,摄入后影响人体健康,而且由于相同化学药剂的长期使用,产生了大量的抗性菌株,使得赤霉病发病没法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一些在小麦收获前期没有发病,但是收获的时候受到感染,这些染病小麦看起来籽粒很健康,但其中已含有大量毒素,误食后极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本领域研究认为的最佳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制剂控制赤霉病的生长和产毒。
微生物数量大、种类多、基因资源丰富、而且干净彻底、无二次污染,因此,利用微生物来处理毒素是消除赤霉毒素污染的最好办法。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作为一种生防菌,可以控制病原菌的生长,目前尚未有将成团泛菌用于防治赤霉病病害、减少ZEN毒素和DON毒素产生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小麦中赤霉病病害和赤霉毒素广泛存在的问题,提供一株对赤霉病菌具有防控作用的成团泛菌,用于控制小麦赤霉病,减少小麦中DON毒素和ZEN毒素的含量,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株成团泛菌(
保藏号为CCTCC NO:M2015563的成团泛菌在防治小麦赤霉病、降低小麦赤霉毒素含量中的应用。
进一步,本发明中所述保藏号为CCTCC NO:M2015563的成团泛菌在防治小麦赤霉病、降低小麦赤霉毒素含量中的应用是指:将成团泛菌制成液体菌剂或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降低小麦赤霉毒素含量。
进一步,本发明中所述液体菌剂是这样获得的:
A) 将保藏号为CCTCC NO:M2015563的成团泛菌接种于LB培养基中,30℃试管斜面培养48h,获得试管菌种;
B) 将试管菌种接种至含有LB培养基的摇瓶中,30℃,150rpm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获得菌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99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旋转气门机构
- 下一篇:一种交叉架装饰式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