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式发动机座冲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06668.2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1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骏翔机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26 | 分类号: | B21D28/26;B21D28/34;B21D3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5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发动 机座 冲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式发动机座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底座是用于将机动车辆的发动机连接固定于车体并对发动机所发出的震动和噪声起到一定吸收功能的部件,与发动机和车体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其连接处为平行、对称的薄板结构,对于其连接眼孔的加工,一般采用钻孔或冲孔工艺进行加工,通过钻孔工艺加工出的连接眼孔,经打磨处理后可得到较好的表面质量,但其加工效率较低,钻孔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铁粉和铁屑,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对操作人员人身健康造成威胁,且对孔的打磨处理需耗费较多人力资源,生产成本较高;而目前对发动机底座进行冲孔加工一般是先将活动的凹模置于工件内部,再令冲头自上而下一次冲孔成型,其缺点是底部薄板上孔的表面质量较差,需进行打磨处理,生产成本高,且每次需要手动将凹模置于工件内部,无法对凹模相对于冲头进行精确的定位,易发生加工事故;同时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导向结构均为摩擦滑动配合式结构,使用过程中磨损较严重,故障率较高,影响加工的顺利进行,导致维修成本增加。
因此,需要一种冷却式发动机座冲压装置,不仅能在发动机底座连接处两对称薄板上加工出具有较好表面质量的孔,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生产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式发动机座冲压装置,可在发动机底座连接处两对称薄板的外侧自外向内同时进行冲孔加工,眼孔的表面质量较好,且其凹模固定于底模上,冲头相对于底模单自由度滑动,凹模不与冲头的运动产生冲突,模具结构合理,能有效保证生产安全性。
本发明的冷却式发动机座冲压装置包括上模、下模和凹模,所述上模包括连接于冲柄的固定板和固定于固定板下表面的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上对应进行冲孔加工的冲头的运动方向一侧设置有倾斜面;所述下模包括具有与楔形块想对应的水平滑轨的底座、滑动连接于滑轨的滑块以及固定于底座的工件定位装置,所述滑块上对应进行冲孔加工的冲头运动方向的反方向一侧设置有与楔形块上的倾斜面相配合的倾斜面,滑块上对应其进行冲孔加工的运动方向一侧沿其滑动方向固定设置有冲头,所述工件定位装置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对工件进行定位;所述凹模设置于滑块上冲头的进给方向并固定于底座,凹模上对应冲头的位置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固定于底板上的形成水平滑轨的两个导向块,两导向块均呈凹形,其导向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位于两导向块的外部还各设置有一个挡块,两挡块内侧面为竖直光滑平面,所述挡块垂直固定于底板,底板上对应挡块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槽;每个挡块顶面固定有一个导柱;固定板对应于导柱固定有导套;导套套于导柱外与之单自由度滑动连接;所述导柱的侧壁设有用于与导套内壁滚动配合的滚轮;所述下模还包括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至少在滑块上开设的冷却孔和伸入所述冷却孔内用于向冷却孔内连续喷入冷却介质的冷却管;
进一步,所述冷却管的管壁设有用于将冷却介质由冷却管内导入冷却孔内的多个喷出孔;喷出孔沿冷却管轴向和周向均布;
进一步,所述喷出孔的孔心线为以冷却管内圆为基圆的渐开线;
进一步,所述冷却介质为水雾;
进一步,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用于为冷却孔提供冷却水的水冷部分;所述冷却水沿冷却孔内壁形成水膜;
进一步,所述冷却孔竖直设置;所述水冷部分包括固定于冷却孔上端内壁的流挂管和通过给水管连通于所述流挂管的供水组件;所述流挂管与冷却孔内壁相对的一侧开设有均匀排列的多个分布水孔;
进一步,所述冷却孔为盲孔;所述水冷部分还包括在冷却孔下端内壁开设的用于回收冷却水的环形槽和连通于所述环形槽的冷却水回收组件;
进一步,所述楔形块为两个,以其倾斜面相对的固定于固定板,与所述楔形块相对应的滑块也为两个,对称的布于水平滑轨;
进一步,两楔形块的外侧面均为竖直光滑平面并分别与相对应的挡块的内侧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冲头分别通过冲头固定板固定于相应的滑块;位于两滑块的外侧底部各固定设置有一个握柄,握柄穿过并滑动连接于挡块;所述工件定位装置包括一个带有连接眼孔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通过定位座固定于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骏翔机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骏翔机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66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油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改进的微生物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