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化镍催化剂制备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51124.0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7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石娟娟;王莹钰;杜玮辰;侯昭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B82Y3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唐银益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化 催化剂 制备 纳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反应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氯化镍催化剂制备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纳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电子性能和实用性而广泛应用于各种技术和能源相关的领域。特别是,碳纳米管被誉为迅速崛起的明星材料,由于其可以看作是由石墨碳层卷曲而成的、具有一维管腔结构以及管腔尺寸为一至几百纳米不等的优点。因此,可以作为纳米反应器或者将其他纳米材料填充入管腔内可合成具有新颖特性的纳米复合材料,使其在燃料电池,生物探针和化学催化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虽然电弧放电法和激光烧蚀法生产的碳纳米管很薄,但是在控制碳纳米管的长度和其他不必要的沉积副产物时,这两种方法显示了其局限性。目前,应用最多的技术依然是化学气相沉积法。相比于电弧放电法和激光烧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生产大量尺寸和生长可控的碳纳米管。然而,对于以上所有方法,在碳源使用方面,主要使用易于气化的小分子化合物,例如苯,乙炔,乙烯和异丙醇等。因而,寻求一种简单,安全可控且低成本合成碳纳米管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生物质来源广泛、可再生,如能将生物质原料直接制备成碳纳米管及其复合纳米催化剂无论在新材料的合成,还是在新反应工艺的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申请中,通过热解葡萄糖、三聚氰胺和氯化镍,实现了一步法合成碳纳米管(见附图1,2)。
发明内容
由于目前碳纳米管合成过程中存在工艺复杂,需要昂贵的设备,原料价格很高,制备产品不均匀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所做出的改进,提供一种简洁的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1)、将葡萄糖、三聚氰胺、氯化镍和蒸馏水混合后研磨成均匀的混合物,控制葡萄糖、三聚氰胺和氯化镍的质量比为1:1:1,蒸馏水的质量为葡萄糖的1-2倍,将上述混合物在80摄氏度下干燥12小时,得到绿色固体;
2)、将上述绿色固体研磨成粉末后转移至高温管式炉内,在流动的氮气中升温至700-800摄氏度,并维持700-800摄氏度4小时,得到黑色固体;
3)、上述黑色固体物质冷却至室温,转入玻璃烧杯内,用HCl质量百分比为10%的盐酸溶液洗涤6小时,控制盐酸溶液的质量为黑色固体的10-20倍;
4)、将上述经盐酸洗涤后的固体物用微孔滤膜抽滤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所得固体物质在50摄氏度下、真空干燥处理10小时即可得到碳纳米管催化剂。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发明制得的碳纳米管长度在5-20微米、管径在200-300纳米。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发明所述的葡萄糖为3克、三聚氰胺为3克,氯化镍为3克;蒸馏水为5毫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是以葡萄糖、三聚氰胺和氯化镍为原料,经混合、干燥、焙烧、酸洗等步骤,所得到的碳纳米管长度在5-20微米、管径在200-300纳米,本发明所公开的碳纳米管的制备工艺具有简单、安全、低成本,易于操作和可控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得到的碳纳米管的扫描电镜图;
图2为本发明得到的碳纳米管的透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得到的碳纳米管的扫描电镜图;在放大5千倍后的电镜照片中,可以清楚地观测到采用本发明所制备的碳纳米管产品,这些碳纳米管长度在5-20微米,排列均匀,管径约为200-300纳米。
图2为本发明得到的碳纳米管的透射电镜图;在放大5千倍后的电镜照片中,可以清楚地观测单根纳米管及其内部轮廓。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3克葡萄糖、3克三聚氰胺、3克氯化镍和5毫升蒸馏水混合后研磨成均匀的混合物,将上述混合物在80摄氏度下干燥12小时,得到绿色固体;将上述绿色固体研磨成粉末后转移至高温管式炉内,在流动的氮气中升温至700摄氏度,并维持700摄氏度4小时,得到黑色固体;上述黑色固体物质冷却至室温,转入玻璃烧杯内,加入50毫升HCl含量为10%(质量百分比)的盐酸溶液,搅拌、溶解6小时;将上述经盐酸洗涤后的固体物用微孔滤膜抽滤后,用2000毫升蒸馏水洗至中性,再用50毫升丙酮淋洗,所得固体物质在50摄氏度下、真空干燥处理10小时即可得到产品(约1.683克)。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11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