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业务的网络综合性能评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50510.8 | 申请日: | 2015-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7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 发明(设计)人: | 赵星;张振海;路兆铭;温向明;王鲁晗;雷涛;夏修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信四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9 | 代理人: | 宋海龙;赵科 |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业务 网络综合 性能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业务的网络综合性能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当前所有业务类型,获得各种类型业务的占比;然后选取其中占比最高的一种业务,针对该类型业务对网络性能需求的特点,为其选择对其业务体验中最重要的一组网络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再采用低复杂度的FAHP对这组参数进行处理,计算得到它们的权值向量;接下来通过实时测量当前网络的网络参数值,引入模糊隶属度函数的方式,计算每个网络参数的测量值所对应的分数,对各个分数加权得到该业务的性能评价指标结果;依照同样的步骤可以得到网络中其他业务的评价结果,最后利用各业务的占比,对各业务的评价分数加权,得到最终的网络综合性能评估结果。
本申请要求中国专利申请第201510449501.2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性能评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业务的网络综合性能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上网设备的普及及移动蜂窝网与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的发展,各种各样网络应用不断涌现,随之也带来了巨大的流量需求。多种网络业务流量的加入不仅影响了网络的整体性能,同时还为网络管理和流量分配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同类型的业务需要不同的网络保障,因此,如何根据业务的类型为其分配最优的网络来承载这个业务、实现网络性能的最优化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网络性能评估通过收集与分析当前网络的状态参数,能够获取对当前网络性能状况的准确感知,因此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此外,在网络接入选择方面,由于现有的用户设备大多具备多个网络接口,可以接入多种网络,通过网络性能评估可以得到附近网络的性能评价结果,从而可以根据用户设备上所运行的业务类型,为用户选择一个最佳的网络进行接入,提升用户的业务体验。
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网络性能,选取合适的评价参数非常重要。IEIF规定的IP网络性能指标包括:连接度、吞吐量、带宽、时延、时延抖动和丢包率等等。但是网络性能状况还与网络的拓扑结构、流量和业务类型紧密相关,因此在进行网络性能评估的时候,不能仅仅依据如上所提到的各项参数,还应在考虑不同业务对网络不同需求的基础上,从具体业务的角度去评判一个网络的优劣。不同的无线业务拥有不同的业务特点,例如,视频业务需要高实时性保障,但是由于人眼的滞留特性,丢失几帧却对观看的体验没有太大影响;而网页浏览、收发Email(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尽力而为(Best Effort,BE)业务却更需要保证所接收的信息的准确性。它们的业务特性也决定了它们对网络性能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视频业务对时延敏感,而BE业务对时延不敏感但却对丢包率更加敏感。因此同一个网络在承载不同业务时的性能表现也不同。例如,一个承载实时视频业务不太流畅的网络,可能在承载网页浏览、即时通信等BE业务时性能良好。所以评价一个网络性能的优劣不应该一概而论,而应该从其上所承载的业务的角度去评判。然而,目前已有的网络性能评估方法大多仅仅将时延、丢包率、带宽等当作性能评估的原始依据,而缺乏与该网络当前所承载的业务类型相结合,因而得到的评价结果不够准确,与用户主观体验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05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