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磁电磁线及其构成的低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的无槽电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49699.9 | 申请日: | 2015-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1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善铭;柴建云;孙旭东;王祥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2;H01B7/08;H02K29/03;H02K3/04;H02K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孙楠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磁电 及其 构成 低齿槽 转矩 脉动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线和无槽电机,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导磁的电磁线以及采用该导磁电磁线构成的低齿槽转矩和低转矩脉动的无槽电机。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已无法离开电机,电机的应用遍及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信息处理,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电机的种类繁多,结构也各有不同,有异步电机、永磁电机、电励磁电机等。一些精密的应用场合,对电机的转矩平滑性具有很高的要求,对电机的振动、噪声也有较高要求。普通电机铁芯开槽,绕组布置在槽内,开槽使电机气隙磁导发生变化,在永磁电机中导致即使空载都存在的齿槽转矩,造成转矩波动,对高精度伺服系统带来困难。齿槽转矩的消除和降低是当前电机设计与控制中的热点和难点,有大量文献和研究涉及该领域。
无槽电机由于定子铁芯不开槽,直接消除了产生齿槽转矩的根源,是高精度伺服控制的重要手段,已有相关生产应用。无槽电机除了具有消除齿槽转矩的作用,还具有消除开槽引起径向电磁激振力的作用,消除了电机槽频的径向电磁激振力,对于减振也非常有利。但是现有的无槽电机都是在微电机、小型伺服电机中使用,究其原因,在于采用无槽绕组后,电机的等效气隙增大,电机的气隙磁密降低,磁负荷降低直接使电机转矩密度和功率密度下降;另外,为了保持气隙磁密,就必然需要增大励磁磁动势,对于永磁电机,会增加永磁电机的永磁材料使用量,大幅提高电机的造价;对于异步电机,大幅提高励磁电流,导致异步电机功率因数大幅下降,实际上无槽异步电机实际使用性能差。由此可见,到目前为止,无槽电机的使用还是受到限制和制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磁电磁线及其构成的低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的无槽电机,将导磁电磁线用于无槽电机,可减小无槽电机的等效气隙,减小无槽永磁电机的永磁体用量,减小无槽异步电机的励磁电流,降低造价,提高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磁电磁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绝缘层、导电层和导磁层;所述第一绝缘层截面为环型结构;所述导电层采用铜质材料制成,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内,所述导电层截面也采用环形结构;所述导磁层位于所述导电层内,采用柱状结构;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根据绝缘材料和工作电压决定,且所述导电层的厚度和所述导磁层的直径根据需要设置。
所述导电层采用圆形环状结构、矩形环状结构或不规则环状结构;所述导磁层形状与所述导电层形状匹配设置,采用圆柱状、矩形柱状或不规则形柱状结构。
另一种导磁电磁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绝缘层、导电层、导磁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导电层和导磁层均采用矩形结构,所述导电层外部包裹有所述第一绝缘层后,与所述导磁层横向并列设置;包裹有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导电层和导磁层外部还包裹有所述第二绝缘层,形成一电磁线单元。
所述导磁电磁线为扁线结构,其由多个所述电磁线单元和所述第二绝缘层构成,各所述电磁线单元沿横向并列设置后,在所有所述电磁线单元外部包裹有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导磁层交错设置。
所述导磁电磁线为线棒结构,其由多个所述扁线结构的导磁电磁线和第三绝缘层构成,各所述扁线结构的导磁电磁线沿纵向叠放,且所述导磁层在垂直方向对齐,所有所述扁线结构的导磁电磁线外包裹有所述第三绝缘层。
所述导磁层和导电层都采用多根或多股极细的导磁丝、导电丝进行编织制成。
一种由所述导磁电磁线构成的低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的无槽电机,其包括定子机座、定子铁芯、定子绕组、永磁体、转子铁芯、转子轴和轴承;在所述定子机座内固定设置有所述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内圆布置有所述定子绕组;所述转子轴通过所述轴承固定设置在所述定子机座内,所述转子铁芯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子轴上,所述转子铁芯上布置有所述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采用导磁电磁线制成,其每匝线圈均由第一线圈边、第二线圈边、第一端部导线和第二端部导线构成;所述第一线圈边与所述第二线圈边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端部导线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端部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线圈边和第二线圈边均采用导磁电磁线。
所述第一端部导线和第二端部导线采用导磁电磁线或普通电磁线。
所述第一线圈边和第二线圈边中导磁电磁线的导磁层采用分段式结构,在整个导磁电磁线长度方向上每段所述导磁层都不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96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