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茶油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24327.0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9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周;王其林;张义祥;李祖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潜山县经汇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C11B1/06;C11B3/00;C11B3/06;A23D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茶油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脂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茶油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山茶油提炼于野生木本油科植物果实中,是世界四大木本植物油之一。中国茶油的食疗双重功能实际上优于橄榄油,除了两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油脂特性、营养成分相似外,茶油还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即茶皂甙,或称茶皂素)。
茶油原汁的高贵品质,又符合人们崇尚自然、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为当今食用油中的精品。茶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保质期长,烟点高耐高温,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易于消化吸收。
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树种,也是中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油茶栽培面积曾达6000多万亩,主产区茶油产量占到食用油的一半以上。在茶油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直接决定了油茶籽的出油率和品质,在油茶的榨取过程中应当保证出油率的同时保证榨取的茶油营养成分。现有的技术中采用碱炼、水化、脱色和分子脱臭等多层工序,并使用添加剂,存在加工成本加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油的营养成分,不能保证茶油真正有机、原生态、绿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机茶油生产工艺,本发明压榨后期至使用水化、分子脱臭等工艺,茶油没有添加任何附加剂,大大提高了茶油的本身营养成分,是茶油真正有机、原生态、绿色,同时也降低了加工成本。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茶油生产工艺,一种有机茶油生产工艺,包括烘干、分选、均堆、压榨、精炼,具体步骤如下:
(1)烘干,堆油茶果进行热风式恒温烘干,热风温度控制在40-50℃,堆烘干后的油茶果剥壳,得到油茶籽;
(2)分选,使用分选机的可调式筛网装置堆油茶籽进行筛网处理,将油茶籽中的杂质筛除,同时挑选去除霉烂的油茶籽;
(3)均堆,对去除霉烂的油茶籽使用均堆机进行均堆处理,使油茶籽的水分均匀;
(4)压榨,使用双螺旋低温榨油机对油茶籽进行榨油;
(5)精炼,精炼包括水化、碱炼、脱色和分子脱臭工序。
步骤(4)中所述的压榨,使用第一台双螺旋低温榨油机进行榨油后,所得茶饼输送至第二台双螺旋榨油机进行榨油处理。
步骤(5)中所述的水化是将压榨后的毛油放入水化锅中,接着加入盐水,使毛油中的磷脂、蛋白质和胶粉膨胀而分离出来,进而得到水化液,其中,盐水的温度比压榨前毛油的温度高出5-10℃。
步骤(5)中所述的碱炼是把烧碱溶液加入到毛油中,然后用离心机连续分离以纯化毛油。
步骤(5)中所述脱色是将油茶籽油色素含量降低到所要求的水平,主要是使用定量的白土在通有氮气的情况下与加热的油混合,在脱色罐中进行脱色。
步骤(5)中分子脱臭使用真空度控制在540-560pa的高压真空脱臭锅进行分子脱臭,将蒸汽升温到95-100℃时,导热油升温至90-98℃时,打开一级真空泵、二级真空泵、三级真空泵、四级真空泵,使高压真空脱臭锅工作80-100min;分子脱臭是破坏茶油中的过氧化物,除去醛、酮或者其他空气氧化所形成的较易挥发的臭味物质,并通过破坏不稳定的胡萝卜素,是油色变浅。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压榨后期至使用水化、分子脱臭等工艺,茶油没有添加任何附加剂,大大提高了茶油的本身营养成分,是茶油真正有机、原生态、绿色,同时也降低了加工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有机茶油生产工艺,一种有机茶油生产工艺,包括烘干、分选、均堆、压榨、精炼,具体步骤如下:
(1)烘干,堆油茶果进行热风式恒温烘干,热风温度控制在40-50℃,堆烘干后的油茶果剥壳,得到油茶籽;
(2)分选,使用分选机的可调式筛网装置堆油茶籽进行筛网处理,将油茶籽中的杂质筛除,同时挑选去除霉烂的油茶籽;
(3)均堆,对去除霉烂的油茶籽使用均堆机进行均堆处理,使油茶籽的水分均匀;
(4)压榨,使用双螺旋低温榨油机对油茶籽进行榨油;使用第一台双螺旋低温榨油机进行榨油后,所得茶饼输送至第二台双螺旋榨油机进行榨油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潜山县经汇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潜山县经汇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43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水型电路板加工用图形电镀线
- 下一篇:一种化学复合镀镀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