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低锂卤水中分离镁和富集锂生产碳酸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21200.3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2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杨立新;王益;付蜜;齐红玉;徐俞;刘亚丽;桂亚林;何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D15/08 | 分类号: | C01D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卤水 分离 富集 生产 碳酸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化工领域,涉及一种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的核心技术,尤其涉及到一种从高镁锂比卤水中分离镁和富集锂生产碳酸锂的重要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锂资源主要以锂辉石、锂云母和透锂长石等伟晶岩矿床和盐湖液、固矿藏形式存在。从岩石矿物中提取锂生产成本高,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已逐渐被从盐湖卤水中提锂工艺取代。在智利、阿根延、玻利维亚三国交界的“锂三角”地带,阿塔卡玛盐湖、霍姆布雷托盐湖和乌尤尼盐湖卤水中Mg2+含量低,属于低镁锂比优质资源,生产工艺经济简单,是目前世界锂盐供给的主要生产地。而位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富锂盐湖如美国大盐湖、西亚死海和中国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都呈现高镁锂比特征。锂镁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斜对角位置,化学性质相似,从大量镁盐中分离Li+经济上十分困难。实际中相应的锂盐工业化技术开发还处于被动、停滞状态,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提取锂一直是科学界和工业界特别关注和迄今为止尚未解决的难题。
柴达木盆地盐湖锂盐储量高达1800万吨(以LiCl计),约占世界锂储藏总量的22%。主要赋存于察尔汗、一里坪、西台吉乃尔、东台吉乃尔和大柴旦盐湖的地表卤水、晶间潜水和孔隙卤水中,具有突出的开发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卤水中提取锂的方法有多种,沉淀法适合于低镁锂比卤水的锂盐生产,但当镁锂质量比超过6时,经济成本迅速增加,不利于锂和镁的实际分离。离子交换法利用固体材料对Li+选择性吸附,如MnO2纳米晶、H1.6-xLixMn1.6O4锂离子筛、氢氧化铝凝胶和溶剂浸渍树脂等的性能被考察,在中性条件下对Li+的吸附容量不大,吸附剂渗透性差并发生溶损。煅烧法已经应用于西台吉乃尔盐湖从老卤中生产碳酸锂,但是能耗高、设备腐蚀严重。电渗析法使用的离子膜价格昂贵,需要定期对膜进行清洁维护。
溶剂萃取法中磷酸三丁酯和FeCl3被最早用作盐湖卤水提锂的萃取剂和共萃剂,但反萃过程需在强酸性条件下进行,工业化生产一直未见成功报道。在中国发明专利201210164159.8中袁承业等采用酰胺类化合物和中性磷氧类化合物的混合物为萃取剂、三氯化铁为共萃剂及脂肪烃或芳香烃为稀释剂提出了从含锂卤水中提取锂的多级萃取改进方法。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721174.7中时东等最近提出了一种锂萃取体系循环利用、由碱液皂化再生有机相的方法。近年来本课题组在中国发明专利201210143879.6中改用作为共萃剂,含锂卤水萃取可在溶液中性条件下进行。但目前溶剂萃取法局限于卤水的液液萃取过程,溶剂萃取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改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从低锂卤水中分离镁和富集锂生产碳酸锂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工艺过程如下:
一种从低锂卤水中分离镁和富集锂生产碳酸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卤盐:取高镁锂质量比盐湖日晒浓缩后卤水或钾盐提取后老卤,加热蒸发浓缩,析出含结晶水卤盐,卤盐含水量介于卤盐总质量的30~60%之间;
2)固液萃取:用磷酸三烷酯或磷酸三烷酯与一元醇的混合物作为有机相对卤盐进行萃取,固液萃取两相质量(kg)体积(L)比为1.0∶0.5~5.0;
3)固液分离:将固液萃取混合物过滤,两相分离得到有机萃取相和剩余卤盐;
4)反萃取:用水作反萃剂,对有机萃取相进行反萃取,水相对有机相的体积比为1.0∶0.5~10.0,反萃级数为1~5级;
5)液液分离:将液液反萃混合物静置,液体分层后分出水相,得到镁锂质量比降低的Li+富集溶液,然后蒸发浓缩得到反萃后浓缩水相;
6)碱化除镁:在反萃后浓缩水相中加入碳酸钠或氢氧化钠,沉淀出碳酸镁或氢氧化镁,控制溶液pH>10,使Mg2+沉淀完全,过滤分离;
7)制备碳酸锂:在碱化除镁后的水相中加入碳酸钠,产生碳酸锂沉淀,过滤、干燥后制得碳酸锂产品。
固液多级萃取:对卤盐进行第1级萃取后,加热溶化剩余卤盐,控制其中水量至含结晶水卤盐析出,再按固液质量体积比在1.0∶0.5~5.0之间的比例加入磷酸三烷酯或磷酸三烷酯与一元醇的混合物,进行第2级萃取,固液萃取级数为1~5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12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