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抗腐蚀不锈钢、油套管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15276.5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55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强;张忠铧;齐亚猛;熊文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8 | 分类号: | C22C38/58;C22C38/44;C21D9/08;E21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28 | 代理人: | 杨丹莉;李丹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腐蚀 不锈钢 腐蚀性能 化学元素 质量百分比 油套管 化液 抗酸 制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抗腐蚀不锈钢,其化学元素质量百分比为:C:≤0.1%,Si:0.1~0.5%,Mn:0.1~5%,Cr:21.0~23.5%,Ni:21.5~25.5%,Mo:0.1~5%,Al:0.01~0.10%,W:0.01~2.00%,RE:0.05~0.10%,N:0.01~0.3%,0<Cu≤4.0%,0<Co≤2.0%,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所述的高强度抗腐蚀不锈钢具有优良的抗H2S、CO2腐蚀性能以及抗酸化液腐蚀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油套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油管是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用于将石油或天然气从储层输送至地面的管道,套管套设于油管之外,其可以起到支撑地层保护油管的作用。由于储油层中往往含有高浓度的H2S、CO2,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除了要求油管和套管具有相应的强度、冲击性能以外,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抗H2S/CO2腐蚀性能。随着近年来高腐蚀性油气田的不断开采,对于油、套管的抗H2S、CO2腐蚀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公开号为CN101815802A,公开日为2010年8月25日,名称为“高强度Cr-Ni合金材料以及使用其的油井用无缝管”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的Cr-Ni合金材料,并且公开了一种由该合金材料制成的用于油井的无缝管。所公开的和无缝管的化学成分(以wt.%)为:C≤0.05%,Si:0.05~1.0%,0.01%≤Mn<3.0%,P≤0.05%,S≤0.005%,Cu:0.01~4%,25%≤Ni<35%,Cr:20~30%,0.01%≤Mo<4.0%,N:0.10~0.30%,Al:0.03~0.30%,O(氧)≤0.01%,REM(稀土元素):0.01~0.20%,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并且满足N×P/REM≤0.40。尽管该专利所述合金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但其合金成本较高,对于产能较低、同时H2S和CO2含量较高的油气井经济性较差。
公开号为JP2290920A,公开日为1990年11月30日,名称为“一种高强度双相不锈钢管制造方法”的日本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相不锈钢管。该双相不锈钢管中的化学元素组成为:C:0.01~0.10%,Si:0.01~1.0%,Mn:0.3~1.8%,P≤0.01%,S≤0.003%,Cr:21~27%,Ni:3~9%,Mo:2~4%,N:0.1~0.3%。尽管该专利所述不锈钢管具有高强度的特点,但按照ISO15156标准,该钢种无法用于H2S分压大于0.02MPa油气井工况环境。
公开号为JP2009068518A,公开日为2009年10月28日,名称为“一种抗硫化物应力开裂和抗高温CO2性能优异的高强度不锈钢钢管”的日本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马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钢管。该马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钢管的化学元素组成为:C≤0.05%,Si≤1%,Mn≤1%,P≤0.05%,S≤0.002%,Cr:16~18%,Ni:3~5%,Mo:2~3%,Al:0.001~0.10%,N≤0.05%,其微观组织为马氏体+10~40%铁素体+10%以下残余奥氏体。该专利所述钢种抗无法满足在H2S分压0.1MPa以上环境中安全服役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抗腐蚀不锈钢,该抗腐蚀不锈钢的强度为80-135ksi,同时该抗腐蚀不锈钢还具有优良的抗H2S、CO2腐蚀性能以及抗酸化液腐蚀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强度抗腐蚀不锈钢,其化学元素质量百分比为:
C:≤0.1%,
Si:0.1~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52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