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铰杆连接的气液增力的双工位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91037.0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1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顾寄南;沈雨春;陈功;侯治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3/08 | 分类号: | B23Q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连接 气液增力 双工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夹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铰杆连接的气液增力的双工位夹具。
背景技术
液压与气压传动夹具是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机动夹具。气压传动夹具的优点是,夹紧动作迅速,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便于自动化控制,系统故障少;夹紧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依靠压缩空气的势能,能够持续保持对被夹紧工件的夹紧力,不再消耗能源,所以能源利用率高。但是其存在压缩空气容易泄露、系统压力较低(一般为0.4-0.7MPa)的缺点,因而夹紧力不大。液压传动夹具的主要优点,是系统压力高,夹紧力大。主要缺点能量利用率低,液压泵噪音较大,且容易发生因油液泄露及挥发造成环境污染。而没有蓄能器保压的液压传动系统,夹紧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液压泵仍需要运转,以保持对被夹紧工件的夹紧力不仅多消耗能量,而且溢流回路会导致系统温度升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铰杆连接的气液增力的双工位夹具,采用一个气缸实现二个工位的顺序夹紧,生产效率高、夹紧力大且不污染环境。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采用铰杆连接的液压增力的双工位夹具,包括气缸组件、液压组件和执行连杆组件;
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气缸活塞和气动换向阀;所述气缸活塞位于气缸内部,所述气动换向阀连接气缸;
所述液压组件有两组,分别对称部分于气缸左右两侧;每组液压组件包括液压腔、输入活塞、气液腔外侧液压腔和输出活塞;所述输入活塞位于液压腔内部;所述输出活塞位于气液腔外侧液压腔内部;所述液压腔通过管道连接气液腔外侧液压腔;所述气液腔外侧液压腔的气液腔内侧通过管道连接气缸;所述液压腔和气缸的中轴线重合;
所述执行连杆组件有两组,分别对称部分于气缸左右两侧;所述执行连杆组件包括连杆、铰杆增力机构和夹紧元件;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气缸活塞,另一端连接输入活塞;
所述铰杆增力机构包括第一铰杆、第二铰杆和第三铰杆;所述第一铰杆、第二铰杆和第三铰杆的一端铰接在一起,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固定墙、输出活塞和夹紧元件;所述第一铰杆和固定墙竖直杆的夹角α满足0°<α<90°。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活塞为无杆活塞;所述输出活塞为有杆活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铰杆和固定墙竖直杆的夹角α满足0°<α<60°。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和竖直向下方向的夹角β满足100°<β<160°。
进一步的,所述气缸活塞的材质为黄铜、铝合金或铸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采用铰杆连接的气液增力的双工位夹具,采用气压和液压相结合的方式,仅用一个气缸同时实现二个工位工件的顺序夹紧,使得工件的切削加工时间与装卸时间重合,经济性好,生产效率高。由于气压传动利用的是压缩空气的压力势能,在工件处于被夹紧状态时,夹紧元件没有位移、不消耗能量,因而节能显著;由于液体是密闭静压传递的,不存在液压泵和开放式油箱,能基本杜绝因油液泄露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且不存在高速运转的电机及液压泵,噪音小,振动轻。夹紧元件的运动速度由快到慢,最终得到较大的夹紧力,符合一般夹具对夹紧元件运动速度特性与夹紧力特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双工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气缸,2-连杆,3-输入活塞,4-液压腔,5-输出活塞,6-气液腔外侧液压腔,7-气液腔内侧腔,8-铰杆增力机构,9-夹紧元件,10-工件,11-气动换向阀,101-气缸活塞,801-第一铰杆,802-第二铰杆,803-第三铰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采用铰杆连接的液压增力的双工位夹具,包括气缸组件、液压组件和执行连杆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1、气缸活塞101和气动换向阀11;所述气缸活塞101位于气缸1内部,所述气动换向阀11连接气缸1;一个气缸活塞101受气动换向阀11提供的空气动力在气缸1内做直线上下运动,气缸活塞101将气缸1分为上气腔和下气腔;气动换向阀11为整个系统提供气源动力并可改变动力输入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10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
- 下一篇:清咽利喉保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