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甲基二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80909.3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7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汪少平;杭建荣;胡艳;张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红宝丽醇胺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5/12 | 分类号: | C07C215/12;C07C2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12 | 代理人: | 游富英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异丙醇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N-甲基二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MDIPA作为一种三链烷醇胺产品可以应用于脱硫、柔顺剂、纺织工业及涂料助剂等领域,在脱硫领域,由于其分子结构中N-甲基的存在降低了MDIPA水溶液的碱性,有利于H2S气体的选择性吸收,降低了解吸阶段的能耗;MDIPA及其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合成的聚醚类物质也应用于柔顺剂及纺织工业助剂领域,主要用途是增加天然纤维及人造纤维的柔顺性;在涂料助剂方面,有报道表明MDIPA主要应用于半导体电子元件的表面处理助剂。MDIPA相关的应用性研究国外已有多篇专利文献报道。
N-甲基二异丙醇胺通常的制备方法是以甲胺及环氧丙烷为原料进行以下反应制得:
这一路线的制备方法在专利FR2251545以及FR2387212中有所描述,其他如专利CN102557960A也采用该路线合成N-甲基二异丙醇胺,以及其他类型的烷基醇胺产品。以上所述专利的差别在于合成工艺的不同,但不论何种工艺,都不可避免地有副产物的生成,这些副产物是环氧丙烷与醇胺类物质聚合形成的聚醚类副产物,这类物质沸点高难以从产品中进行分离,影响N-甲基二异丙醇胺产品的一次合成的纯度。
此外,甲胺是伯胺,为得到高含量的N-甲基二异丙醇胺产品,需要至少2个单位的环氧丙烷与之反应,大量环氧丙烷的加入增加副反应几率的同时也会对产品的色度产生影响,而降低环氧丙烷的投料比例,则会带来N-甲基一异丙醇胺与N-甲基二异丙醇胺的分离问题,增加生产的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制备N-甲基二异丙醇胺时转化率低,制备得到的N-甲基二异丙醇胺纯度低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合成反应原料转化率高,得到高纯度N-甲基二异丙醇胺的N-甲基二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N-甲基二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二异丙醇胺和多聚甲醛加入到反应器中,升温,抽真空,搅拌反应后得到中间产物;
(2)将步骤(1)得到的中间产物冷却至室温,加入溶剂进行稀释,得到稀释后的产物;
(3)将稀释后的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加入催化剂和叔胺类抑制剂,用氢气置换反应釜内的空气,然后继续通入氢气至反应釜内的压力为0.5~4.0MPa,升温,搅拌反应,过滤,得到N-甲基二异丙醇胺产品。
步骤(1)中升温至40℃~120℃,搅拌反应2~4小时,抽真空至反应器内的真空度为-0.090~ -0.099MPa。抽真空操作的目的在于除去反应中产生的水分,使得合成反应充分进行,同时也能除去过量的甲醛,减少加氢反应阶段的副反应的发生。为使反应水份及时除去,真空度控制在-0.090~ -0.099MPa范围内。
步骤(3)中由于胺类物质的温度敏感性较高,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变质,在保证加氢反应温度需要的条件下,升温至20℃~80℃。步骤(3)中先向反应釜中充氢气至2Mpa,搅拌反应,当反应釜内的压力降至1.5Mpa时,向系统中充氢气,升压至2Mpa;重复此操作,直至下一次充压时间间隔在1.5h以上,停止反应。
步骤(1)中二异丙醇胺与多聚甲醛的比为1.0:1.0~1.5。由于此反应为平衡反应,加入过量的多聚甲醛有利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但由于过量的多聚甲醛难以回收,因此优选上述范围的投料比,在满足反应需要的条件下,降低合成工艺成本;更优选地采用相对于DIPA轻微过量的多聚甲醛进行该步反应。
多聚甲醛的聚合度过高则解聚副产物增多,不利于反应的进行;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多聚甲醛的聚合度为3~200。
步骤(2)中,溶剂的加入有利于降低反应体系粘度,增加氢气的在反应体系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加氢还原反应的效率,因此选择粘度小且氢气溶解度大的物质做为溶剂,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乙醚或异丙醚等醇醚类溶剂。步骤(2)中,加入的溶剂与产物的质量比为1~10:1,溶剂量过多也会增加后处理的成本,溶剂与产物的质量比优选为3~5:1。
步骤(3)中,所述叔胺类物质选自三甲胺、三乙胺、三丙胺中的一种,叔胺类物质的添加量占反应体系所有物料总质量的1.0% ~3.0%;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加氢催化剂的脱胺基反应,提高加氢还原反应的产率。
步骤(3)中,所述催化剂选自雷尼镍、Pd/C、雷尼铜、亚铬酸铜中的一种,催化剂占反应体系所有物料总质量的0.5%~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红宝丽醇胺化学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红宝丽醇胺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09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堆叠结构的锅
- 下一篇:一种可实现锅具均匀受热的IH电饭煲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