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流计测装置以及代谢计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5891.8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5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阳;伊藤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田喜庆;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流 装置 以及 代谢 | ||
本发明提供能够补偿因热源与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关系而导致的计测温度差的热流计测装置以及代谢计测装置。指环型的热源计测装置(4)在受热部(411)与被计测体(7)接触而受热,并按照第一热扩散体(412)、传热层(413)、第二热扩散体(414)、散热部(415)的顺序传热及散热。由第一温度传感器(416)计测第一热扩散体(412)的温度,由第二温度传感器(417)计测第二热扩散体(414)的温度,根据这些温度算出热流。由于第一热扩散体(412)及第二热扩散体(414)的热扩散效应,不管作为热源的动脉血管(8)与第一温度传感器(416)、第二温度传感器(417)的相对位置如何均能稳定且高精度地进行温度计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测热流的热流计测装置等。
背景技术
在把握计测对象的状态方面,温度、热流的计测是重要的。
例如,可以通过长时间地连续监视体温来监视健康状态、或者可以通过计测从躯干部位、末梢部位释放的热流来监视生物节律、代谢和植物神经的功能等。
作为现有的体温计测相关的技术,例如已知有通过将两个温度传感器贴在被计测体上而分别计测体温并实施反映了计测位置差异的校正来实现精密计测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提高温度传感器与肌肤的紧贴度来提高计测精度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而且,作为现有的热流计测相关的技术,已知有利用热导管将从皮肤释放的热传导至热流传感器(熱束センサー)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在计测皮肤表面温度的探针的周边设置电加热器,补偿从皮肤表面的散热来提高计测精度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等。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559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表2007-53015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表2004-53206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2-2022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作为人体这样的生物体中的热源的代表例,可以列举动脉血管,然而动脉血管的位置严格来说随着每个个体而不同。因此,由于温度传感器与热源的位置关系,计测的温度可能产生差异。
作为对基于位置关系的计测差进行补偿的方法,例如可考虑搭载更多的温度传感器来取其平均。可是,从制造成本、计测装置的大型化方面来说并不优选。尤其在近年,对佩戴计测装置进行长时间监视的需求很高,从佩戴性、使用感的观点出发,计测装置的大型化也不优选。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补偿由热源与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关系所导致的计测温度差的技术。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第一发明是一种热流计测装置,具备:第一热扩散体;与所述第一热扩散体热连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热扩散体;与所述第二热扩散体热连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热扩散体与所述第二热扩散体之间的传热层。
根据第一发明,在利用从第一热扩散体经传热层向第二热扩散体的传热、或者与其相反的传热来计测热流的构成中,即使向第一热扩散体、第二热扩散体的传热存在位置性不均,由于热扩散效应,第一热扩散体或第二热扩散体的温度也会趋于均匀。因此,能够进行不受热源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关系或者热源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关系影响的温度计测、热流计测。
第二发明在第一发明的热流计测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热扩散体的热传导率比所述传热层的热传导率高,所述第二热扩散体的热传导率比所述传热层的热传导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58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