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盐采油废水处理及其循环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53832.0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0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幼军;张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波鹰(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9/14;C02F9/10;C01D3/14;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油 废水处理 及其 循环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的水污染治理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是指一种高盐采油废水处理及其循环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油田采出水主要是原油在生产处理过程中脱出的污水。油田采出水的处理根据排放或回用不同要求有多种方式,作为蒸汽发生器或锅炉的给水,要严格控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易结垢的离子含量,总矿化度、水中的含油量等。利用膜分离技术对油田采出水进行脱盐处理,使得产水再生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报道不少。油田采出水经过一般的预处理去除了大部分的含油量和悬浮物之后的主要污染物指标为:钙离子200~3000mg/L、镁离子20~500mg/L、钠离子200~8000mg/L、氯离子200~10000mg/L、含油30~300 mg/L和COD为100~500mg/L。钙离子、镁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含量仍然很高,总硬度过高,直接采用膜分离技术进行脱盐处理,容易造成膜的钙化和污堵,膜材料的孔隙中填满了碳酸钙、碳酸镁等物质,一方面使得膜的出水水质变差,严重影响膜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膜的钙化会使得膜材料变脆,容易断丝,导致膜的使用寿命由通常的三年以上,缩短到不到壹年,减少膜的运行寿命,频繁更换膜组件,经济上不可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盐采油废水处理及其循环利用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油田采出水膜法处理过程存在膜钙化、污堵严重、成本高的缺陷。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盐采油废水处理及其循环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脱硬度:往含钙离子200~3000mg/L、镁离子20~500mg/L、钠离子200~8000mg/L、氯离子200~10000mg/L、含油30~300 mg/L和COD为100~500mg/L的采油废水中投加石灰乳、碳酸钠并配合混凝剂、絮凝剂使生成碳酸钙、碳酸镁沉淀,经过沉淀分离去除碳酸钙、碳酸镁沉淀,从而将钙镁离子浓度控制在小于80mg/L;
(2)膜过滤:将步骤(1)脱硬度后的采油废水经过过滤澄清后,经过微滤、超滤或纳滤膜过滤,去除颗粒性杂质;
(3)脱盐:将步骤(2)膜过滤所得的采油废水经过反渗透、正渗透、电渗析、电容吸附处理得循环利用的再生水和浓缩液。
进一步地,步骤(1)的脱硬度还包括一个碳酸钙沉淀处理工序,通过这个工序将碳酸钙加热氧化分解成氧气钙。
进一步地,在步骤(1)的脱硬度和步骤(2)的膜过滤之间,还包括一个去除COD的步骤,该去除COD步骤是电解、电气浮或芬顿反应的一种,通过去除COD使废水中的COD浓度下降到50 mg/L以下。
进一步地,在步骤(1)的脱硬度和步骤(2)的膜过滤之间,还包括沉淀分离和过滤工序,所述沉淀分离为沉淀池沉淀、斜管沉淀或离心沉淀分离的一种;所述过滤为砂滤、多介质过滤或纤维滤芯过滤,除去较大颗粒杂质,保证膜过滤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2)的膜过滤是微滤膜过滤、超滤膜过滤或MBR;所述微滤膜为有机膜、金属膜或陶瓷膜中的一种,其孔径介于1μm -10μm之间;所述超滤为浸没式超滤、柱式超滤、管式超滤、卷式超滤或板式超滤中的一种,截留分子量为1000~50000MWCO,工作条件为:常温~45℃,浸没式超滤的工作压力为-1~-50kPa,柱式超滤、管式超滤、卷式超滤和板式超滤的工作压力为3~300kPa;所述MBR膜组件的膜孔径为0.10~0.2μm,工作压力为-1~-50kPa,工作温度为5~45℃。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2)的膜过滤是纳滤膜过滤,纳滤膜采用对硫酸镁截留率为至少98%的纳滤膜,纳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200MWCO-500MWCO,进压为6bar-45bar,出压为4.5bar-43.5bar,且其膜组件的结构为卷式膜组件或管式膜组件,工作温度为20~45℃,纳滤不仅可以去除颗粒沉淀,还可以除去40~70%的盐。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3)的脱盐为反渗透脱盐,反渗透中的反渗透膜组件为卷式膜组件,膜材料为有机膜中醋酸纤维膜或复合膜,膜材料的截留分子量为50~200MWCO,进压为6.0~35.0bar,出压为4.5~33.5 bar。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3)的脱盐为正渗透,正渗透的膜组件为板框式膜组件、卷式膜组件、管式膜组件和包式膜组件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3)的脱盐为电渗析,电渗析的工作条件是操作电压压力0.5~3.0㎏/㎝2,操作电压50~250V,电流强度1~3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波鹰(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波鹰(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38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