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高光谱的牡丹叶片花青素含量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43672.1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1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秀英;熊建利;常庆瑞;严林;王力;宋荣杰;马文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光谱 牡丹 叶片 花青素 含量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高光谱的牡丹叶片花青素含量测定方法,属于精准农业中作物生长信息无损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叶片中色素含量变化不仅能反映植物的生长和营养状况,也能反映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因此叶片色素是植物研究中最常测定的参数之一。花青素是水溶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它是植物叶片色素中第三类主要色素,在植物幼小和衰老叶片中含量丰富。花青素能够修复叶片的光环境,具有潜在地调节光合作用限制光抑制与光漂白作用的能力,以及对光破坏的防御能力。花青素可以作为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植物抗冰冻与抗干旱胁迫的能力。此外,花青素还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修复损伤后的叶片。花青素是植物叶片衰老及胁迫的指示器,对它进行探测和定量评估,能够获取植物对环境胁迫响应及调整的重要信息。
传统的花青素含量测定主要采用湿化学法,包括用溶剂提取叶片中花青素,分光光度计测定花青素在溶剂中的吸光度,将测定的吸光度值转换成花青素含量等步骤。该方法能够准确测定叶片中花青素的含量,但是存在劳动强度大,测量费时、费力,需要对叶片进行破坏,不能进行原位重复测量及大区域监测等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准确、高效、实用的花青素含量测定方法。有研究表明,在绿光波段范围内,花青素含量与光谱反射率呈极显著相关,随着花青素含量的增加,550nm附近绿光反射率明显减小。基于此关联构建反演花青素的光谱监测模型,将有利于植物叶片花青素含量的快速、无损测定。对于牡丹植株,在开花期,不同品种牡丹叶片的花青素含量差异较大,且花青素含量相对较低,实验室测量费时费力。目前,基于高光谱监测模型的牡丹叶片花青素测定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高光谱的牡丹叶片花青素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简单、高效、实用,准确度高,适用于中、低含量花青素牡丹叶片的原位、无损估测。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高光谱的牡丹叶片花青素含量测定方法,步骤如下:采用高光谱辐射仪测定牡丹叶片在特征波段的反射光谱数据,将测得的反射光谱数据代入花青素含量光谱监测模型中,计算得到牡丹叶片的花青素含量。
所述花青素含量光谱监测模型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
1)取样与数据采集
选取多个牡丹叶片,分别测定每一个牡丹叶片的花青素含量和反射光谱数据,反射光谱数据再重采样至1nm,并将其按照花青素含量大小排序,形成一个数据集;
2)确定特征波段
对数据集中的花青素含量和反射光谱数据作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大于0.52且双尾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的波段确定为特征波段;
3)建模与验模
利用花青素含量与特征波段的反射光谱数据建立花青素含量光谱监测模型,验模,即得。
步骤1)中测定花青素含量可采用本领域常规方法,优选0.1mol/L盐酸甲醇低温浸提分光光度法,步骤如下:将破碎的牡丹叶片置于0.1mol/L盐酸酸化甲醇(每升甲醇中含有0.1molHCl)中浸提(如在45℃下浸提2次,每次浸提2h),浸提完毕离心取上清液(或合并上清液),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或上清液定容后溶液)在特定波长处的光密度值,计算得到牡丹叶片中花青素含量(特定波长取530nm、620nm、650nm时,计算方法参见:熊庆娥,叶珍,杨世民,等.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4-95)。
步骤1)中测定反射光谱数据可采用高光谱辐射仪,如美国SpectraVista公司生产的SVCHR-1024i便携式光谱仪,波段值350~2500nm,350~1000nm波段的光谱分辨率≤3.5nm,1000~1850nm波段的光谱分辨率≤9.5nm,1850~2500nm波段的光谱分辨率≤6.5nm。
步骤1)中重采样优选350~1000nm波段的反射光谱数据,这是因为花青素主要对紫外、可见光波段响应,其他波段可不作考虑。
步骤2)中相关分析可采用SPSS软件中双变量相关分析。
步骤2)中特征波段为510~585nm。
步骤3)中建模、验模分别采用数据集中2/3(校正集)、1/3(验证集)数据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36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阻水墙板
- 下一篇:自动排除标志船缆绳杂物的旋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