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无机杂化荧光传感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37050.8 | 申请日: | 2015-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8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 发明(设计)人: | 汪新;严永新;桂美芳;开玉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州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7F7/21 | 分类号: | C07F7/21;C09K11/06;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31210 | 代理人: | 章登亚 |
| 地址: | 247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无机 荧光 传感 材料 及其 合成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无机杂化荧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含POSS与喹啉的有机无机荧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单光子荧光传感器领域。
背景技术
铁是生物系统中含量极为丰富的过度金属元素,也是生物系统中的必须元素,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扮演非常重要作用。在生物体中三价铁离子具有运输血红素的功能,同时又是许多酶反应的辅助因子,生物体重铁的缺失会引起贫血,肝肾脏损害,糖尿病和新张衰竭等疾病。铁离子的检测方法一般包括原子吸收光谱,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电化学方法、比色法、气象色谱,生物和纳米传感器手段。这些测试方法有一个共同的弊端在于需要复杂多样的样品准备以及尖端的实验仪器,造成分析成本高,且很难做到实时检测。
荧光传感器是指能与待测的分析物发生作用并通过荧光信号的改变为信号表现形式的分子器件。由于其具有众多优点,例如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环境监测等一系列领域。基于小分子的荧光传感器由于结构简单易于修饰的特点,研究的更为深入。有机无机杂化荧光传感器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易于器件化等优点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其中POSS基荧光传感材料具有纳米尺寸,性能更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有机无机杂化荧光传感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有机无机杂化荧光传感材料具有很好的选择性,灵敏度很高,同时可以通过荧光和紫外比色的两种方式检测铁离子。此外,POSS核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本发明所述的有机无机杂化荧光传感材料,其结构式为:
所述的有机无机杂化荧光传感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七异丁基-丙氨基聚倍半硅氧烷和8-醛基喹啉加入二氯甲烷中室温下搅拌反应得到黄色混合溶液;
(2)将步骤(1)得到的黄色混合溶液进行溶剂的去除,得到黄色固体;
(3)将步骤(2)得到的黄色固体用有机溶剂反复洗涤过滤,最后干燥后得到目标荧光传感材料P1。
所述的有机无机杂化荧光传感材料的合成方法:步骤(1)中的七异丁基-丙氨基聚倍半硅氧烷和8-醛基喹啉的摩尔比为1:1。
所述的有机无机杂化荧光传感材料的合成方法:步骤(1)的反应时间为9-15个小时。
所述的有机无机杂化荧光传感材料的合成方法:步骤(2)蒸发二氯甲烷溶剂使用的仪器为旋转蒸发器。
所述的有机无机杂化荧光传感材料的合成方法:步骤(3)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为甲醇。
所述的有机无机杂化荧光传感材料的合成方法:步骤(3)反复洗涤过滤的次数为5次。
所述的有机无机杂化荧光传感材料的应用:所述的有机无机杂化荧光传感材料用于铁离子的检测。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制备的荧光染料合成简单,结构得到核磁、红外及质谱的表征证实,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在均相体系中可高灵敏、高选择性地实现对检测铁离子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 是加入Fe3+后P1(2.5×10-6 M)的THF溶液的紫外吸收变化图,插图是其紫外吸收对Fe3+浓度的线性关系图;
图2 是不同浓度的Fe3+滴定P1的THF溶液荧光淬灭行为图 (0- 2.1×10-3 M ).
图3 是P1 (2.5×10-6 M,溶剂THF) 在加入各种金属离子(5倍当量)后的相对荧光强度图(发射峰438 nm) (1) Zn2+, (2) Cu2+, (3) Ca2+, (4) Al3+, (5) Ni2+, (6) Fe3+, (7) Cr3+, (8) Mn2+, (9) Pb2+, (10) Ba2+, (11) Na+, (12) Fe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州学院,未经池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70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