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语音通话的通话辅助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30955.2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0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刘联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656 | 分类号: | H04M1/656;H04M1/26;G10L1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语音 通话 辅助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语音通话的通话辅助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用户针对通话辅助模式输入的开启指令时,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与用户通话的联系人的信息;实时获取用户和联系人对应的通话语音信息;根据通话语音信息生成对应的通话文本信息;以及根据用户信息以及联系人的信息将对应的通话文本信息提供至用户。该方法过将通话过程的语音信息转为文本内容,这样可以使得用户更加直观的阅读、确认通话内容,并且可以避免通话环境或用户知识、口音或听力问题造成的信息错误,提升了用户的通话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语音通话的通话辅助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电信通话为人类信息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实现了几千年人类对千里眼和顺风耳的梦想。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类通信越上一个新的台阶,人类不仅仅可以远程语音通话,还可以实现图文并茂、视频实时对讲等功能。
虽然现今网络速度足够快,智能手机计算能力足够高,但是基于电信业务的语音通话依然是人们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最自然的沟通方式。例如,全国每天电信语音通话产生的数据可占据PB级别。然而,传统语音通话虽然具有直接、方便的优点,而且传统电信运营商掌握了PB级别的通话数据,但是运营商却无法掌握大数据带来的红利,而且利润和业务持续遭到互联网企业的蚕食。关键原因在于,传统语音电话,只是单纯的语音通话,语音通话所产生的通话记录均是以语音形式进行保存,然而,一方面运营商并没有或很难对该语音文件直接进行识别和应用以向用户提供其他服务,另一方面由于语言种类多样化的特性,并不能保证语音信息被用户很好的辨别。
因此,如何保证语音信息被用户很好地辨别以提升用户通话体验、且使得语音信息能够被方便、快捷地发挥其价值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语音通话的通话辅助方法。该方法通过将通话过程的语音信息转为文本内容,这样可以使得用户更加直观的阅读、确认通话内容,并且可以避免通话环境或用户知识、口音或听力问题造成的信息错误,提升了用户的通话体验。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语音通话的通话辅助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语音通话的通话辅助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用户针对通话辅助模式输入的开启指令时,获取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与所述用户通话的联系人的信息;实时获取所述用户和所述联系人对应的通话语音信息;根据所述通话语音信息生成对应的通话文本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用户信息以及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将所述对应的通话文本信息提供至所述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语音通话的通话辅助方法,当接收到用户针对通话辅助模式输入的开启指令时,可先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与用户通话的联系人的信息,之后可实时获取用户和联系人对应的通话语音信息,然后根据通话语音信息生成对应的通话文本信息,最后,根据用户信息以及联系人的信息将对应的通话文本信息提供至用户,即通过将通话过程的语音信息转为文本内容,这样可以使得用户更加直观的阅读、确认通话内容,并且可以避免通话环境或用户知识、口音或听力问题造成的信息错误,提升了用户的通话体验。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语音通话的通话辅助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户针对通话辅助模式输入的开启指令时,获取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与所述用户通话的联系人的信息;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所述用户和所述联系人对应的通话语音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话语音信息生成对应的通话文本信息;以及提供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以及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将所述对应的通话文本信息提供至所述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09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防盗与追踪定位系统
- 下一篇: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