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金催化铜沉积介导的浓度依赖多色转变比色分析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527219.1 申请日: 2015-08-25
公开(公告)号: CN105067612B 公开(公告)日: 2018-03-06
发明(设计)人: 刘英帅;张泽英;喻婕 申请(专利权)人: 西南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1/78 分类号: G01N21/78;G01N21/31
代理公司: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5 代理人: 王贵君
地址: 400715***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纳米 催化 沉积 浓度 依赖 多色 转变 比色 分析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检测领域,具体涉及纳米金催化铜沉积介导的浓度依赖多色转变比色分析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定量或半定量比色分析作为生化检测的主要手段,在环保评价、食品安全、疾病诊断、肿瘤标志物检测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比色分析因其方法简便直观、分析时间短、所用仪器少脱颖而出,成为生化分析检测的重要手段。对于已有的比色分析法,大都是从深到浅或从浅到深的一种颜色变化,这样的比色法难以用肉眼判断待测物的大致含量,必须借助精密仪器来测定,这大大限制了比色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多色转变的分析方法,能够通过肉眼进行半定量分析,借助仪器实现定量检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纳米金催化铜沉积介导的浓度依赖多色转变比色分析方法;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分析方法在定量或半定量检测生化分子含量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纳米金催化铜沉积介导的浓度依赖多色转变比色分析方法,将捕获样品中待检测物的特异性识别分子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然后将待检测物与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的特异性识别分子进行特异性反应,再在反应后的待检测物表面引入纳米金标记的检测探针,接着在纳米金表面沉积铜,再加入含Fe3+和[Fe(CN)6]3-的显色剂显色,最后通过颜色半定量判断待测检物含量或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定量检测待检测物。

优选的,沉积铜的方法如下:向引入纳米金标记检测探针的固相载体上加入含12~500mM硫酸铜和12~500mM抗坏血酸的沉积铜试剂,孵育,清洗即可。

优选的,所述显色剂为含1~5mM三氯化铁和1~5mM铁氰化钾的溶液。

优选的,特异性识别分子包被固相载体的方法如下:将终浓度1~100μg mL-1的抗待检测物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加入固相载体上,4~8℃过夜或37℃孵育1~3h,然后封闭,再加入待检测物,37℃孵育0.5~2h,随后加入纳米金标记的检测探针孵育。

更优选的,所述待检测物为生物分子或化学分子,具体为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细胞因子、生物毒素、农药、兽药等。

更优选的,所述检测探针为特异识别待检测物的生物分子。

最优选的,所述特异识别待检测物的生物分子为抗体、多肽、核酸适配体、凝集素或核酸探针。

2、所述分析方法在定量或半定量检测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细胞因子、生物毒素、农药或兽药等生物或化学分子含量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分析方法在定量或半定量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公开了纳米金催化铜沉积介导的浓度依赖多色转变比色分析方法,采用纳米金标记的检测探针,避免了传统的酶标探针不易储存,反应条件苛刻等缺点,提供了更有利的反应条件;而且基于纳米金催化铜沉积的信号放大策略,通过调整沉积试剂的浓度和沉积时间长短,大大放大了检测信号,取得了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检出限;使用三氯化铁和铁氰化钾显色,构造了一种浓度依赖的多色转变比色分析法,使得借助肉眼半定量判断待测物含量或浓度成为现实。使用常规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也可定进行量检测。

本发明基于纳米金催化铜沉积介导的浓度依赖的多色比色分析法,拥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且能通过肉眼半定量检测。很适合于快速的初期检测,有望在疾病标志物早期筛查、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

图1为纳米金催化铜沉积介导的浓度依赖的多色比色分析法检测原理图。

图2为不同浓度氯化亚铁和铁氰化钾混合溶液的显色图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图3为验证本发明是否可行实验显色图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a和b分别没有包被纳米金,没有沉积铜显色之后的照片;c为在包被纳米金、沉积铜、显色之后的照片)。

图4为纳米金沉积前(a)后(b)及金铜复合物溶解后(c)的FE-SEM图。a图中红色箭头所指即为纳米金。

图5为对纳米金催化铜沉积不同沉积时间和沉积试剂浓度显色结果图。

图6为用纳米金催化铜沉积介导的浓度依赖的多色比色分析法检测结果图。

图7为用纳米金催化铜沉积介导的浓度依赖的多色比色分析法检测兔抗原时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标准曲线。图中的照片是俯拍和侧拍的显色结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72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