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蚧耳霉CPMD140813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26390.0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7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中;陈斌;韩非;肖关丽;徐发华;和淑琪;杜广祖;郑亚强;户艳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州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P7/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71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蚧耳霉 cpmd140813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蚧耳霉CPMD140813及其应用,该耳霉CPMD140813于2014年12月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0136。本发明是初次从烟蚜体上分离得到的菌株,培养比较简单,生长快速,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其分生孢子对烟蚜致病力强,环保无污染、不易产生抗药性,可以广泛地用于烟蚜的防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蚧耳霉(Conidioboluspseudococci)CPMD140813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烟蚜Myzus persicae是危害烟草的重要害虫,它不仅能刺吸烟叶汁液影响烟草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烟叶生长发育,而且还能携带传播烟草病毒病。对烟蚜的防治,长期以来一直依赖施用化学杀虫剂,然而杀虫剂频繁大量的使用带来了农药环境染污、害虫抗药性及害虫再暴发现象。近年来,利用饲养和释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取得了成功,然而烟蚜茧蜂是一种寄生性天敌昆虫,每年需要大量投入人力和物力来饲养获得大量烟蚜茧蜂,才能供田间释放应用,同时烟蚜茧蜂在环境中易受到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影响,再加上烟蚜茧蜂具有一定的迁飞扩散能力,在田间释放后会出现随意迁移扩散而不能长期在释放田定殖,因而投入量大而增加了应用成本。昆虫病原真菌因其在自然条件下的流行性明显,致病力强,且在建立种群后会引起寄主昆虫的流行病而达到持续控制的作用,再加上昆虫病原真菌是唯一能侵染蚜虫类害虫的病原微生物。由此,以昆虫病原真菌为基础的害虫生物防治已成为害虫生物防治的热点。生物防治对人、畜、植物安全,害虫极少或不产生抗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研究烟蚜的生物防治,避免或减少因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所带来的抗药性问题,已成为烟蚜科学治理和可持续控制的重要课题。
粉蚧耳霉(Conidiobolus pseudococci)属于接合菌亚门虫霉目新月霉科耳霉属。据记载,粉蚧耳霉在安徽东至可侵染大青叶蝉(Tettigella viridis Linn)(同翅目:叶蝉科),在浙江黄岩侵染橘蚜[Toxoptera citricidus(Kirkaldy)],而对烟蚜的侵染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蚧耳霉CPMD140813及其应用,旨在克服现有粉蚧耳霉未发现能寄生烟蚜的不足,通过生物技术手段防治烟蚜,避免或减少因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所带来的抗药性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粉蚧耳霉(Conidiobolus pseudococci)CPMD140813,于2014年12月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No.10136,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粉蚧耳霉CPMD140813在烟蚜防治方面的应用。本发明于2014年7月,在云南省弥渡烟田调查时发现粉蚧耳霉在烟蚜种群中大量发生流行,引起烟蚜种群中90%的个体感染死亡。因此,该菌株是目前国内首次发现的寄生烟蚜、流行性很强的虫生真菌,在烟蚜防治中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前景。
本发明从罹病烟蚜上分离获得粉蚧耳霉野生菌株,将野生菌株回接于烟蚜上复壮得到粉蚧耳霉菌株,对该菌株采用按常规方法进行单孢分离、培养得到纯的、致病力强的粉蚧耳霉菌。初生分生孢子无色或淡黄色,透明,多核,内含物粗粒状。分生孢子球形,大小为23~37.80um×22.5~35μm,平均为31.8±3.48μm。分生孢子具乳突,乳突略去钝圆或略尖,与孢子体界线清楚,部分孢子乳突与本体交界处有一明显的缢缩痕。次生分生孢子与初生分生孢子同形而略小。分生孢子可方向不定地萌发出多根小芽管,末端形成小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5~10μm±3.8~7.5μm。菌丝段带状,不规则分枝状,平均粗12.3μm。分生孢子梗简单,不分枝,直立。具假根,假根粗状,末端裂片状或毛发状。囊状体缺如。在SDAY培养基上可形成分生孢子和休眠孢子,休眠孢子为假接合孢子,光滑、透明,直径35~55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州公司,未经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州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63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