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囊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22553.8 | 申请日: | 2015-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8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全智娜;金庆镇;黄贞任;崔珉瑾;河炅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4 | 分类号: | G02F1/1334;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吕俊刚;杨薇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液晶 显示装置 | ||
公开了一种纳米囊液晶显示装置。该纳米囊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其在所述基板上;第一偏振板,其设置在所述基板下方并且包括第一偏振层;第二偏振板,其接触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包括第二偏振膜和在所述第二偏振膜和所述基板之间的纳米囊液晶层。
本申请要求2014年9月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4-0115370的权益,该申请特此出于所有目的以引用方式并入,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LCD)装置。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包括与偏振板形成一体的纳米囊液晶层的LCD装置。
背景技术
因足以显示移动图像的特性及其高对比度而广泛用于TV、监视器等的液晶显示(LCD)装置使用液晶分子的光学各向异性和偏振性质来显示图像。
LCD装置需要包括两个基板和在这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的液晶面板。可通过跨液晶分子施加电场来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
由于液晶面板不包括光源,因此LCD装置需要背光。背光设置在液晶面板下方并且包括光源。
图1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LCD装置的剖视图。
参照图1,LCD装置包括含阵列基板、滤色器基板和在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之间的液晶层50的液晶面板10、在液晶面板10下方的背光单元60。被称为阵列基板的第一基板2包括像素区P,并且在第一基板2的内表面上,薄膜晶体管T在各像素区P中并且连接到各像素区P中的像素电极P。
在被称为滤色器基板的第二基板4的内表面上,黑底32形成为围绕像素区P的格子状,覆盖诸如薄膜晶体管T的非显示元件并且暴露像素电极28。
红色、绿色和蓝色滤色器34形成为对应于相应像素区P的格子状,公共电极36形成在黑底32和滤色器34上。
第一偏振板20和第二偏振板30分别附接到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4的外表面。
第一取向层31a和第二取向层31b形成在像素电极28和公共电极36二者和液晶层50之间。第一取向层31a和第二取向层31b被摩擦并且将液晶分子取向。
密封图案70沿着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4的外围区域形成在其间并且防止液晶泄漏。
包括光源的背光单元60向液晶面板10供应光。
为了提供响应时间改善的LCD装置,引入了具有纳米囊液晶层的新型LCD装置。纳米囊液晶层包括多个纳米囊,随机布置的向列型液晶分子被各纳米囊包封。
由于纳米囊液晶层没有呈光学各向异性的初始取向,因此可不需要液晶分子的取向。因此,可在装置中不需要取向层,另外,可不需要诸如摩擦的用于形成取向层的过程。
另外,由于通过固化过程形成纳米囊液晶层,因此当滤色器34和公共电极36形成在第一基板2上时,可省去第二基板4。
另外,可省去用于在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4之间形成供液晶层用的间隙的过程,可省去用于防止液晶分子泄漏的密封图案的过程。
结果,可提高过程的效率。
另一方面,增加了对响应时间快、质量轻和外形薄的LCD装置的需要。相关技术的纳米囊LCD装置需要过多元件,以致难以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纳米囊液晶显示(LCD)装置。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供外形薄且质量轻的纳米囊LCD装置。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供可改进其响应时间和/或制造效率的纳米囊LCD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显示有限公司,未经乐金显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25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控制装置以及制造该光控制装置的方法
- 下一篇: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