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电弧电感修正系数的电弧电流估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90634.4 | 申请日: | 2015-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8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龙;廖延涛;宁玉宝;王恩荣;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李媛媛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电弧 电感 修正 系数 电流 估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电弧电感修正系数的电弧电流估算方法,属于电弧炉负荷分析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炼钢电弧炉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冶金行业,成为钢铁生产的主要设备。但在炼钢过程中,由于电弧炉的一些固有特点,如电弧阻抗的非线性、冶炼过程中电极同炉料的接触性短路、炉料的崩塌、钢液面的剧烈波动等,使得电弧炉的负荷电流发生随机变化。负荷电流的随机变化带来了无功功率的冲击,也给供电网络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谐波、电压波动和闪变等电能质量问题,因此在接入电网前需要对电弧炉进行建模,预测可能引发的电能污染,以便及时有效地治理。然而已报道的大部分电弧炉模型把电弧作为纯电阻考虑,将电弧的非线性单一地归结于电弧电阻的变化,忽略了电弧的电感特性,造成电弧电流等理论计算数据与实际值偏差较大,不利于模型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电弧电感修正系数的电弧电流估算方法,主要解决在没有实测条件下,如何通过电弧炉的电气设备参数估算电弧电流,以便应用于相关的模型建立以及工程预估中。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法如下:
一种采用电弧电感修正系数的电弧电流估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电弧阻抗分解为电感和电阻,引入电弧电感修正系数:
式中:h是电弧电感修正系数;Lt是电弧炉用变压器内部电感;Ld是短网电感;Larc是电弧电感;ω是供电频率;
(2)确定电弧电感修正系数的取值范围:
h的取值范围是[0.3571,1],当电极接地短路时电弧熄灭,h取最大值1;当断弧时,h达到最小值0.3571;在电弧炉运行的不同时期,根据冶炼时所需的电流大小不同,对h的值进行适当地选取,使得估算结果更符合实际工况;
(3)结合电路原理,通过步骤(1)中的电弧电感修正系数,利用以下公式估算出电弧电流:
式中:IRMS是电弧电流有效值;UpRMS是电弧炉用变压器档位电压对应的相电压有效值;是电弧炉用变压器档位电压对应的功率因数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的优势在于:一是充分考虑了电弧电感特性,有利于建模;二是在目前技术上很难测得电弧电感的前提下,引入电弧电感修正系数,使求解出的电弧电流更贴合实际。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方法做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电弧电感修正系数的电弧电流估算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弧炉三相交流电气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弧炉单相等效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弧阻抗向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弧电流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电弧电感修正系数的电弧电流估算方法,基于该方法建立一种改进的交流电弧炉时域微分模型,进一步以某钢厂40吨电弧炉作实施例进行仿真,说明如下:
如图2所示,钢厂主变压器将110 kV的高压电网电压变为35 kV,低压侧电抗为0.256Ω,通过炉用变压器将电压降到420 V,短网电阻为0.4 mΩ,短网电抗为2.496 mΩ,钢厂主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为63 MVA,炉用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为22 MVA,内部电阻为0.069 mΩ,内部电感为0.0022 mH,电弧炉的功率因数为0.73。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以及气体分子运动论推导出的交流电弧时域微分模型为:
式中:y是电弧导纳;
L是电弧弧长;
i是电弧电流;
k1、k2、λ分别是供电调节因子、炉温影响因子和伏安关系调节因子,三者均为与实际电弧炉参数相关的特性参数,λ的取值范围为[-4,-1],本实施例中取值为-1.86;
k1的推导过程表示如下,由图3和图4计算得到:
式中:IRMS是电弧电流有效值;
UpRMS是炉用变压器档位电压对应的相电压有效值;
是对应的功率因数角;
Lt是炉用变压器内部电感;
Ld是短网电感;
Larc是电弧电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06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