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83924.6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5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阚继烈;卢业刚;陆永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龙嘉摩托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38 | 分类号: | F16D13/38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315301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离合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离合器,包括连接发动机的主动盘、连接变速箱的从动盘、连接主动盘的离合器壳体、传动扭矩的主动摩擦片以及从动摩擦片、设置在从动盘外侧压盘,从动盘分体设置为外侧从动盘以及内侧从动盘,主动摩擦片、从动摩擦片设置在外侧从动盘以及内侧从动盘之间,外侧从动盘上设置楔形块,内侧从动盘上设置与楔形块相匹配的楔形孔或楔形槽,或者内侧从动盘上设置楔形块,外侧从动盘上设置与楔形块相匹配的楔形孔或楔形槽。本发明通过将从动盘分体设置为两部分,且通过楔形块传递扭矩,使得扭矩正向可以正常传递,而反向无法传递,避免了后轮反拖发动机的情况,而且整车操控性和舒适性都会大幅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的离合器。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用发动机为了满足整机外形小型化的需求,普遍采用曲轴箱和变速箱一体化设计,而离合器组件就是连接曲轴和变速箱的主要零部件,负责将曲轴产生的扭矩传递到变速箱主轴上。
已有离合器多采用湿式多片式结构,包含主动盘、从动盘、主动摩擦片、从动摩擦片、压盘等。压盘压紧主、从动摩擦片,主、从动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扭矩,离合器结合状态时可以双向传递扭矩,在激烈驾驶过程中如果出现发动机意外熄火或者高速退档时会出现后轮反拖发动机的情况。现有普通结构的摩托车用离合器由于完全依靠主、从动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扭矩,所以为了获得较大扭矩的传递能力,需要离合器压盘提供很大的正压力,从而导致离合器分离操纵力变大,驾驶时舒适性变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离合器扭矩可双向传递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允许发动机和后轮中转速较快的一方分离旋转的摩托车离合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摩托车离合器,包括连接发动机的主动盘、连接变速箱的从动盘、连接主动盘的离合器壳体、传动扭矩的主动摩擦片以及从动摩擦片、设置在从动盘外侧用来压紧主动摩擦片以及从动摩擦片的压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动盘分体设置为外侧从动盘以及内侧从动盘,所述的主动摩擦片、从动摩擦片设置在外侧从动盘以及内侧从动盘之间,所述的外侧从动盘上设置楔形块,所述的内侧从动盘上设置与楔形块相匹配的楔形孔或楔形槽,或者内侧从动盘上设置楔形块,所述的外侧从动盘上设置与楔形块相匹配的楔形孔或楔形槽。
作为优选,楔形块凸设在所述的内侧从动盘的中部,并且等间距设置有三个,所述的楔形孔或楔形槽设置在所述的外侧从动盘的中部,相应地等间距设置有三个。
作为优选,主动摩擦片的外圈设置有主动传动齿圈,所述的离合器壳体的内侧表面设置与主动传动齿圈匹配的主动齿槽,所述的从动摩擦片的内圈设置有从动传动齿圈,所述的内侧从动盘上圆周竖立有齿圈壁,所述的齿圈壁的外表面设置有与从动传动齿圈匹配的从动齿槽,所述的主动摩擦片、从动摩擦片依次叠设在所述的主动齿槽与从动齿槽之间,所述的主动摩擦片、从动摩擦片外压设所述的外侧从动盘,所述的压盘压设在所述的外侧从动盘外侧。
作为优选,压盘与内侧从动盘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的内侧从动盘上分别竖立有三根立柱,所述的三根立柱与所述的楔形块分别间隔设置,所述的外侧从动盘、压盘上分别开设有三个弹簧孔,所述的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压盘上,另一端穿设外侧从动盘并套设在所述的立柱上,连接在所述的内侧从动盘上。
将从动盘分体设置为两部分,即外侧从动盘和内侧从动盘,且两者之间通过楔形块以及楔形孔/楔形槽方式相连接,即当正向传动时,内侧从动盘将扭矩传递到外侧从动盘,但是当反向传动时,由于楔形块的作用,出现一轴向力推动外侧从动盘向外运动,克服压盘的弹簧压力,使得主动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不再相互压合传动扭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龙嘉摩托车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龙嘉摩托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39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