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微纳尺度超亲水铜表面结构的铜热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70878.6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1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汤勇;胡进溢;袁伟;周波;闫志国;周家齐;王明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C23C22/63;C23C22/8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微纳 尺度 超亲水铜 表面 结构 热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微纳尺度超亲水铜表面结构的铜热管,所述铜热管包括两端封闭紫铜基管,中间为容纳工质液体的真空容腔,所述紫铜基管内壁表面设有超亲水结构层,所述超亲水结构层由具有多孔结构的微纳金属颗粒组成,所述金属颗粒结构直径为2‑5μm,金属颗粒上的多孔结构孔径尺寸为200‑500nm。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铜热管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铜表面的预处理;(2)碱辅助表面氧化;(3)高温固相烧结;(4)封头及抽真空。本发明提供的铜热管传热系数高,制备方法成本低,操作过程简单,且通过碱辅助表面氧化工艺和高温烧结工艺可以对金属表面金属颗粒直径、颗粒分布密度、孔径尺寸、比表面积等表面参数进行调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微纳尺度超亲水铜表面结构的铜热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元器件的集成度不断提高,电子设备体积减小,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日趋突出。目前,电子芯片的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已经成为微电子发展的瓶颈之一。热管作为一种重要散热器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铜热管内部做出吸液芯结构以改变其毛细力、润湿性能,从而提高散热性能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吸液芯结构主要有粉末烧结式和沟槽拉拔式这两种制备方法,粉末烧结式的吸液芯的毛细力较强,但是回流阻力大,而且热管质量增加。沟槽式吸液芯结构热管重量轻,但是存在毛细力小、制造工艺复杂等问题。尤其对于微小型热管,粉末烧结式和沟槽拉拔式都存在制造困难的问题。
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超亲水结构表面在传热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而超亲水铜表面相比普通铜表面具有更高的导热系数,所以在传热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微纳尺度超亲水铜表面结构的铜热管,尤其适用于微小型热管,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微纳尺度超亲水铜表面结构的铜热管,所述铜热管包括紫铜基管,所述紫铜基管两端封闭,中间为容纳工质液体的真空容腔,所述紫铜基管内壁表面设有超亲水结构层,所述超亲水结构层由具有多孔结构的微纳金属颗粒组成,所述金属颗粒结构直径为2-5μm,金属颗粒上的多孔结构孔径尺寸为200-500nm。
进一步地,所述超亲水结构层的去离子水接触角为0-5°。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微纳尺度超亲水铜表面结构的铜热管的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微纳尺度超亲水铜表面结构的铜热管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铜表面的预处理,对紫铜基管进行清洗和吹干处理;
(2)碱辅助表面氧化,将步骤(1)预处理后的紫铜基管内壁表面浸泡在碱辅助表面氧化溶液中进行沉积反应,反应结束用去离子水清洗残留化学物质并用氮气吹干;
(3)高温固相烧结,将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紫铜基管置于保护氛围烧结炉中烧结,紫铜基管内壁表面形成由多孔结构的微纳金属颗粒组成的超亲水结构层;
(4)紫铜管封口,将经过步骤(3)处理后的紫铜管抽真空,注入工质液体,密封紫铜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将紫铜基管依次浸入浓度为120g/L为NaOH溶液中碱洗1~5min和浓度为5wt%的HCl溶液中酸洗1~5min,最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氮气吹干。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碱辅助表面氧化溶液为1~3mol/L NaOH和0.05~0.2mol/L 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08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节能型漏瓢式旋喷装置
- 下一篇:用于加热炉支撑梁冬季施工的保温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