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隧道检测作业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69730.0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4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肖绪明;朱良凯;曹江林;李巍;孙德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5/00 | 分类号: | B61D15/00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冯媛 |
地址: | 44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隧道 检测 作业 | ||
一种铁路隧道检测作业车,其车体下有两台转向架;车体下悬挂有用于提供动力的液力传动装置;车体上设有司机室、用于隧道衬砌病害检测的隧道检测装置。隧道检测装置包括与设置于司机室内的计算机相连的:LED频闪照明灯及相机,用于隧道壁远距离图像采集;红外热像仪,用于隧道内壁热图像数据采集;激光扫描仪,用于隧道断面参数高精度测量、检查出隧道内壁表面细微段差、测量出隧道检查所需高精度3D形状;探地雷达,用于对隧道内壁衬砌内部无损检测;高精度车速传感器,用于计算机采集作业车速度信息;定位导航装置,用于计算机采集作业车位置信息。本发明用于铁路隧道检测,到达现场速度快,检测速度、效率高,准确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车辆,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铁路隧道衬砌裂纹、衬砌渗水、漏水、形变、脱空等病害的铁路隧道检测作业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铁路隧道的病害,主要包括衬砌裂纹、渗水、漏水、形变、脱空等,对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组的运行构成严重威胁,这些病害的检测主要采取人工目视探查的方式,对于衬砌脱空还要采取敲击、钻孔取样测量方式,不仅检测效率低,准确性差,而且存在大量的漏检,因此铁路隧道衬砌病害的检测急需采取自动化测量、计算机辅助病害分析等先进手段,国铁、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对铁路隧道检测作业车有大量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人工方式进行铁路隧道检测所存在的到达现场速度慢、检测速度低、效率低,准确性差、病害漏检率高等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带动力的铁路隧道检测作业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车体下有两台转向架;车体下悬挂有用于提供动力的液力传动装置;车体上设有司机室、用于隧道衬砌病害检测的隧道检测装置。
所述液力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与发动机相连的液力变速箱;所述液力变速箱经传动轴与走行轴上的车轴齿轮箱连接。
所述转向架下部通过车轴轴承箱与走行轴相连,上部通过牵引杆、旁承与车体相连。
所述隧道检测装置包括与设置于司机室内的计算机相连的:LED频闪照明灯及相机,用于隧道壁远距离图像采集,并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并自动判断裂缝;红外热像仪,用于隧道内壁热图像数据采集,通过计算机进行温度差异性的分析,实现隧道内壁渗水、漏水等病害的识别;激光扫描仪,用于隧道断面参数高精度测量、检查出隧道内壁表面细微段差、测量出隧道检查所需高精度3D形状,通过计算机与该隧道处标准数据库参数的对比,可获得隧道形变量;探地雷达,用于对隧道内壁衬砌内部无损检测,通过计算机可检查衬砌脱空等内部隐患;高精度车速传感器,用于计算机采集作业车速度信息;定位导航装置,用于计算机采集作业车位置信息。
所述定位导航装置为GPS或北斗导航定位装置。
所述隧道检测装置经回转机构装于车体。
所述回转机构包括装于车体的回转支承、装于回转支承上并能在回转支承上转动的回转平台;用于驱动回转平台转动的液压马达及减速器装于回转平台上;减速器输出端装有用于与回转支承的齿圈啮合传动的驱动齿轮。
所述回转支承包括内齿圈、外圈;所述内齿圈固定于车体;所述回转平台装于外圈;所述驱动齿轮与内齿圈啮合传动以带动回转平台转动。
还包括用于将隧道检测装置锁定于初始位或工作位的机械锁定装置。
所述司机室设置于车体后部,隧道检测装置设置于车体前部。
所述司机室包括设置于车体一端的前司机室、设置于车体另一端的后司机室;所述隧道检测装置设置于两司机室之间的车体上。
与现有人工检测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快速到达现场,采用相机拍照、红外检测、激光扫描、雷达无线探测等诸多无损检测方式,并通过计算机对大量数据的自动分析处理,得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隧道衬砌裂缝、渗水、形变、脱空等病害的自动识别,并能得到高精度的病害位置定位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金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97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