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专用行走行星减速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69023.1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2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费洛卡重工传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28 | 分类号: | F16H1/28;F16H57/023 |
代理公司: | 六安众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3 | 代理人: | 黎照西 |
地址: | 237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用 行走 行星 减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用行走行星减速机。
背景技术
减速机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减速机是一种相对精密的机械,使用它的目的是降低转速,增加转矩。按照传动级数不同可分为单级和多级减速机;按照齿厂轮形状可分为圆柱齿轮减速机、圆锥齿轮减速机和圆锥-圆柱齿引轮减速机;按照传动的布置形式又可分为展开式、分流式和同进轴式减速机。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蜗杆传动所组成的独立部件,常用作原动件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
目前,行星减速机结构复杂,内部结构不够紧凑,能够传递和承载的扭矩也较小,并不适合一些特殊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承载扭矩大,即一种专用行走行星减速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专用行走行星减速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分为前箱体、中间箱体和后箱体,所述前箱体和中间箱体设有第一内齿圈,所述中间箱体和后箱体之间设有第二内齿圈,所述前箱体、第一内齿圈、中间箱体、第二内齿圈和后箱体相互连通形成内腔,其中设有输入轴,输入轴一端设有行星架,并与第一行星轮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与第一惰轮和第一内齿圈啮合,所述第一惰轮和第二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上设有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与第二惰轮和第二内齿圈啮合。
所述输入轴通过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安装在所述前机箱中,所述输入轴伸出部分与机箱之间设有油封,所述输入轴的外部连接端为齿轮结构,所述输入轴上的行星架通过圆柱滚子轴承安装在所述中间机箱中。
所述第一行星轮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内均设有两个圆柱滚子轴承,所述圆柱滚子轴承安装在连接轴上,连接轴通过末端销孔和销的配合把各行星轮安装在各行星架上。
所述前箱体、第一内齿圈、中间箱体、第二内齿圈和后箱体均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箱体的外部为圆柱形,所述前箱体外部设有螺纹通孔。
所述第二惰轮的连接部分通过滚珠轴承连接在所述后箱体中,并通过双油封密封,在所述第二惰轮的连接部分内部设有螺纹孔。
其工作原理是:输入轴通过其上的齿轮和外部机构连接,输入轴转动,输入轴带动行星架转动,行星架带动第一行星轮转动,第一行星轮和第一内齿圈与第一惰轮啮合,带动第一惰轮转动,第一惰轮带动第二行星架转动,第二行星架带动第二行星轮转动,第二行星轮和第二内齿圈与第二惰轮啮合,带动第二惰轮转动,实现减速,第二惰轮通过螺纹孔与外部机构连接,把运动传递出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紧凑、承载扭矩大,满足了一些特殊装置的专业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面示意图。
图中:1、前箱体;2、第一行星轮;3、连接轴;4、双列圆柱滚子轴承;5、输入轴;6、圆柱滚子轴承;7、第一惰轮;8、第二行星架;9、第二惰轮;10、第二惰轮连接部分;11、油封;12、后箱体;13、第二行星轮;14、第二内齿圈;15、中间箱体;16、第一内齿圈;17、行星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费洛卡重工传动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费洛卡重工传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90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用片及卡
- 下一篇:隔膜及包含该隔膜的电化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