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高强楼承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55655.2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0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邝清林;杨卓舒;张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0 | 分类号: | C04B28/10;C04B22/14;C04B18/26;C04B16/06;C04B1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鼎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9 | 代理人: | 宋巧丽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高强 楼承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预制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高强楼承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楼承板又称为组合楼板,钢承板,压型钢板,楼层板,组合楼层板等。
传统的混凝土建筑中楼板一般采用现浇板,配以满堂支模架的施工工法。该板各项性能好,造价低,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随着建筑要求及相关技术不断的发展,尤其是施工快捷的钢结构的不断涌现和建筑体形的多样化,以及环保问题日益放在重要位置,现浇板的工法暴露其不可避免的问题。这种建造方式存在施工周期长、耗工时、耗材、耗能、耗水,自重较重且产生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
采用钢结构为房屋建筑结构受力体系是实施建筑工业化的一种重要措施。但是在钢结构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仍需要大量现场湿作业的施工,尤其是楼层与楼层之间的楼层板的施工,采用现场湿作业铺设楼层板过程需要大量的木材做底模板和支撑材料,并铺设一定量的钢筋使楼层板的整体刚度和强度满足各项技术指标,最后浇筑混凝土硬化。这种方式得到的楼层板的强度需要大量钢筋的支撑。
现有技术如申请号为CN200810046329.6记载了镁轻合成防火楼层板及生产工艺,镁轻合成防火楼层板由下列成分氧化镁、氯化镁、石膏粉、锯末、磷酸、草酸、三纳、三乙醇胺、树脂胶、水按20kg:15kg:4kg:10kg:0.3kg:0.2kg:0.4kg:0.1kg:1.5kg:15kg混合并以两片竹编为筋制作成1530mm×75mm×38mm规格大小。
生产工艺为:
a.将氧化镁20kg、氯化镁15kg、石膏粉4kg、锯末10kg在15℃-35℃温度下在搅拌机内搅拌混合10分钟;
b.将磷酸0.3kg、草酸0.2kg、三纳0.4kg、三乙醇胺0.1kg、树脂胶1.5kg、水15kg进行搅拌15分钟;
c.将步骤a、b的混合物进行混合搅拌;
d.将步骤c中的混合物放入內镶两片竹编的磨具中辊压成型,凝结12小时后拆模堆叠保养15天。
但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生产周期长、产能低,原料混合搅拌成型时间长,而且堆叠保养15天后才可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主要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即现有技术的传统楼承板安装施工过程中劳动力密集、工种多、完成周期长、工作量大等缺点,则本发明的楼承板为工厂预制,缩短施工工期,实现建筑工业化。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任务是提供上述预制高强楼承板的制备方法。
一种预制高强楼承板,该楼承板包括上面层、中料层和下面层,中料层位于上面层和下面层之间;
该上面层和下面层都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MgO100份
硫酸镁10-30份
水150-300份
细木屑6-20份
聚丙烯纤维0.1-0.4份
矿粉或硅灰或粉煤灰0-30份
复合改性剂0-8份;
该中料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MgO100份
硫酸镁10-30份
水100-250份
细木屑5-30份
混合木屑1-5份
特粗木屑1-10份
矿粉或硅灰或粉煤灰0-30份
复合改性剂0-8份。
作为优选,所述上面层、中料层和下面层中的复合改性剂由以下原料制成:
蔗糖
三乙醇胺或柠檬酸
柠檬酸钠或硼酸
水。
作为优选,所述上面层、中料层和下面层中的复合改性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蔗糖0-1.5份
三乙醇胺或柠檬酸0-4.5份
柠檬酸钠或硼酸0-10份
水0-15份。
作为优选,所述上面层或下面层中铺设有玻璃纤维网格布。
作为优选,所述上面层或下面层中铺设有1-10张玻璃纤维网格布。
作为优选,所述细木屑的目数在-40目-+60目或-60目-+80目。
作为优选,所述混合木屑的目数在-10目-+50目或-20目-+60目。
作为优选,所述特粗木屑的目数在-5目-+10目或-5目-+15目。
一种上述预制高强楼承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面层物料、中料层物料和下面层物料分别按照液体、粉体、纤维和木屑的顺序依次加入各自的搅拌机中搅拌5-1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56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系电解质和有机系电解质蓄电池
- 下一篇:一种大功率充油水下电机的散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