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于自动化组装的笔记本电脑接口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47937.8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2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耿四化;史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四化;史金阳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携众至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6 | 代理人: | 成义生;石玉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自动化 组装 笔记本电脑 接口 连接器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笔记本电脑,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自动化组装的笔记本电脑接口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作为一种便携式电脑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目前,笔记本电脑正在向高容量,高速度、轻薄化方向发展。然而,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在结构设计等方面也存在许多明显的缺陷,就接口连接器而言,传统笔记本电脑的接口连接器,如电源充电口(DC-IN),高清接口(HDMI),耳机座(Audio Jack)等在组装过程中需要侧插进电脑壳体内,这种方式须用人工进行插装,组装困难且组装效率低下,不适合自动化加工。另一方面,现有笔记本电脑的接口连接器均通过柔性扁平电缆连接到接口内侧的一块小的线路板上,这种连接方式中,由于电脑接口连接器与线路板通过信号线连接,而信号线阻抗不易控制,导致信号阻抗不连续,信号完整性不好。且由于高速信号线无屏蔽层,因而易产生EMI问题,自身信号也易被干扰。还由于需要对信号线进行排线,使得内部布线凌乱,影响电脑内部散热风道的形成,影响电脑的散热。其次,传统电脑接口连接器的结构还存在组装复杂,需要人工插接,人为因素导致不良率过高,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适宜自动化组装,可大幅提高电脑接口连接器的组装效率,并有助于提高笔记本电脑性能,降低电磁辐射,并提高散热效果的便于自动化组装的笔记本电脑接口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为实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自动化组装的笔记本电脑接口连接器的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主板及多个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接口连接器固定于主板的一侧或两侧,或一体形成于主板的一侧或两侧,所述多个接口连接器的输出端直接与主板的线路相连接,各接口连接器的外端面对接于笔记本电脑壳体的侧边框上的插口的内侧。
所述多个接口连接器包括USB接口、电源充电接口连接器、高清接口连接器、SD卡槽接口连接器及耳机接口连接器。
所述多个接口连接器贴装并回流焊接于所述主板的一侧或两侧。
所述多个接口连接器为接口连接器模块,所述多个接口连接器模块一体形成于所述主板的一侧或两侧。
固定有多个接口连接器的主板由笔记本电脑壳体的上方自上而下装入笔记本电脑壳体内。
固定有多个接口连接器的主板通过机械手由笔记本电脑壳体的上方自上而下装入笔记本电脑壳体内。
本发明的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现有笔记本电脑接口连接器的连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将电脑接口连接器设置在电脑主板上,使得电脑接口连接器可随主板同时装入电脑壳体中,且由于电脑主板向下装入电脑壳体中,因而可通过机械手将设有电脑接口连接器的主板一次性装入电脑壳体中,因而极大地提高了电脑接口连接器的组装效率。且由于改变了电脑接口连接器与主板的通信结连接方式,因而可有效改善笔记本电脑内部的布局,形成了流畅的内部散热风道,提高了电脑的散热性能及稳定性,并降低了电磁辐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脑接口连接器与主板连接结构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脑接口连接器与主板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壳体上与各接口连接器对应的插口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参阅图1、图2,本发明的便于自动化组装的笔记本电脑接口连接器的连接结构涉及笔记本电脑的接口连接器与电脑主板的连接结构,其通过接口连接器与电脑主板的集成化实现接口连接器的自动化组装。该连接结构包括主板10、多个接口连接器20及笔记本电脑壳体30。
图1、图2中,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壳体30可以是任何公知的笔记本电脑壳体。所述的多个接口连接器20包括现有笔记本电脑的各种接口连接器,它们可以是任何公知的笔记本电脑接口连接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接口连接器20包括两个USB接口21,一个电源充电接口连接器22(DC-IN),一个高清接口连接器23(HDMI),一个SD卡槽接口连接器24及一个耳机接口连接器25(Audio Jac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四化;史金阳,未经耿四化;史金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79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压力传感器阵列进行手势识别的装置与方法
- 下一篇:定位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