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车门限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41640.0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52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村山裕司;朝仓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理研化机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C17/22 | 分类号: | E05C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徐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门 限位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车门限位器的改进,该车辆用车门限位器具备:止回杆,其基部能够转动地被轴支于车身和车门中的一方;和支撑体,其由金属板构成,具有贯穿插入孔并被固定于车身和车门中的另一方,所述贯穿插入孔供该止回杆能够滑动地贯穿插入,在止回杆的末端部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设置于支撑体的贯穿插入孔周缘的外表面的止挡面卡合而规定车门的打开极限,特别是涉及止回杆具备金属制的芯板和合成树脂制的包覆部的车辆用车门限位器的改进,所述金属制的芯板沿该杆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合成树脂制的包覆部将该芯板一体地包覆。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公知用于车辆、例如汽车的车门限位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34865号公报
在以往的上述车辆用车门限位器中,由于通过合成树脂制的包覆部将止回杆的金属制芯板的整个表面包覆起来,因此,该包覆部的成为止挡部的合成树脂部分与支撑体的止挡面直接卡合而承受车门的打开负载,由于与该止挡面卡合时的冲击、特别是车门被风吹动而猛地被打开时的冲击,有可能树脂止挡部产生龟裂、剥离、损伤或比较早地劣化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解决以往结构的上述问题的车辆用车门限位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一种车辆用车门限位器,所述车辆用车门限位器具备:止回杆,其基部能够转动地被轴支于车身和车门中的一方;和支撑体,其由金属板构成,具有贯穿插入孔并被固定于车身和车门中的另一方,所述贯穿插入孔供该止回杆能够滑动地贯穿插入,在上述止回杆的末端部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与设置于上述支撑体的贯穿插入孔周缘的外表面的止挡面卡合而规定车门的打开极限,所述车辆用车门限位器的第一特征在于,上述止回杆具备:金属制的芯板,其在该止回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和合成树脂制的包覆部,其将该芯板一体地包覆,其中,上述止挡面包括:一对第一止挡面,它们隔着上述贯穿插入孔而排列;和一对第二止挡面,它们在与这两个第一止挡面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隔着上述贯穿插入孔而排列,上述止挡件由一对第一止挡部和一对第二止挡部构成,所述一对第一止挡部能够与上述一对第一止挡面分别卡合,所述一对第二止挡部能够与上述一对第二止挡面分别卡合,上述一对第一止挡部由一对金属制突部构成,所述一对金属制突部分别一体地突出设置于上述芯板的末端部两侧并从上述包覆部的外表面突出,上述一对第二止挡部由一对合成树脂制鼓出部构成,所述一对合成树脂制鼓出部是由在上述一对第一止挡部的中间使上述包覆部的外表面向与两个第一止挡部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鼓出而形成的。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除了第一特征以外,上述一对第二止挡部在沿上述止回杆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排列,并且在与上述转动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观察时,该各第二止挡部的与上述第二止挡面对置的对置面形成为中间高的圆弧状,上述各第二止挡部的与上述第二止挡面对置的对置面形成为,该对置面的中央部存在于通过上述一对第一止挡部的与上述第一止挡面对置的各对置面的假想平面上,或者从该假想平面向与上述第二止挡面相反一侧后退规定量。
此外,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除了第一特征以外,上述一对第二止挡部在沿上述止回杆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排列,并且在与上述转动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观察时,该各第二止挡部的与上述第二止挡面对置的对置面形成为中间高的圆弧状,上述第二止挡部的与上述第二止挡面对置的对置面形成为,该对置面的中央部从通过上述一对第一止挡部的与上述第一止挡面对置的各对置面的假想平面向第二止挡面侧伸出规定量。
并且,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除了第一至第三特征中的任一特征以外,在上述芯板的末端部贯通形成有锚定孔,所述锚定孔的内部填充、嵌入上述包覆部的合成树脂材料,上述一对第二止挡部彼此之间经该锚定孔内的合成树脂材料而被结合成一体。
并且,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除了第一至第四特征中的任一特征以外,在上述止回杆的末端部安装有橡胶罩,所述橡胶罩一体地具有一对橡胶包覆部,所述一对橡胶包覆部覆盖上述一对第二止挡部的与上述第二止挡面对置的对置面,在该橡胶罩上形成有通孔或者缺口,所述通孔或者缺口使上述一对第一止挡部的与上述第一止挡面对置的对置面露出到外部,上述橡胶包覆部的与上述第二止挡面对置的对置面从通过上述一对第一止挡部的与上述第一止挡面对置的各对置面的假想平面向第二止挡面侧伸出规定量。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理研化机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理研化机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16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