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加塑料抗静电能力的改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28231.7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1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资于明;朱正华;黄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荣昌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7/14 | 分类号: | C08J7/14;C08J7/12;C08J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14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加 塑料 抗静电 能力 改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改性塑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加塑料抗静电能力的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塑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聚乙烯、聚丙烯、PTT聚酯、ABS等等大量使用在节水灌溉、建筑、室内装潢、家具、电力、运输等行业。如今,塑料制品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被应用,塑料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塑料都是绝缘体,容易产生静电,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产生数千甚至数万伏的静电压。正是由于塑料的这种物理特性给人们在使用塑料产品的过程中带来了许多问题隐患、损失甚至是灾难,比如静电产生的电磁场就像吸尘器一样使塑料制品极易吸附灰尘,影响正常生产,导致产品外观缺陷;再如,在石油化工、采矿等众多行业中,静电火花会带来爆炸,如果不及时处理和控制,带有静电的塑料就像一个隐形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因此现今很多领域中都会需要使用有效的防静电塑料。
因此,对塑料材料的如何进行改性处理,以增加其抗静电能力值得研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有效提高塑料抗静电能力的改性方法。
技术方案:为达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加塑料抗静电能力的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化学方法处理:首先按照质量计配制以下配方的表面处理剂:磷酸三钠10-12份、硫酸3-8份、三乙醇胺3-5份、草酸钾4-6份、酯类5-8份、偏铝酸钠4-6份、增溶剂4-12份、抗静电剂6-10份、水40-60份;该表面处理剂中还包括8-12份含有一种质量比为3:1:2:3~5:1:2:3的高分子化合物、强氧化剂、醋酸乙酯、亲水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总碳原子数为10~20,且具有至少一种选自羟基,羧酸基团,氨基和酰胺基构成的单元;所述表面处理剂的配制温度为60-70℃,处理时将塑料置于上述配制完的表面处理剂中浸泡1-2h,浸泡温度为60-70℃,表面处理剂使用量为800-1000mL/m2;
(2)物理方法处理:将经过化学方法处理后的塑料清水冲洗3-4次,先采用低频率超声波处理20-30min后,再采高频率超声波处理5-10min,处理后与聚醚酯酰胺基聚氨酯共聚物共同置于照射室内,采用先低能电子束再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辐射剂量为500-900kGy;照射处理完的塑料在照射室内放置3-4h后取出;
(3)后处理:将经过物理方法处理后的塑料置于6-8mol/L的丙三醇溶液中浸泡40-60min后取出清水冲洗3-4次,自然晾干。
更进一步的,所述酯类为环酯类。
更进一步的,所述亲水性化合物为芳香族化合物。
更进一步的,所述抗静电剂为纳米金属氧化物和甘油质量比为3:1的混合物。
更进一步的,所述增溶剂为山梨醇和脂肪族氨基酸质量比为4:3的混合物。
更进一步的,所述低频率超声波频率为20KHz-60KHz。
更进一步的,所述中频率超声波频率为300KHz-600KHz。
更进一步的,所述低能电子束能量为0.2-1.0MeV。
更进一步的,所述高能电子束能量为5.5-8.5MeV。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照射室内温度为20-40℃。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增加塑料抗静电能力的改性方法,针对现有塑料存在的缺陷,将塑料依次经过化学方法处理-物理方法处理-后处理的改性步骤,从而对塑料进行改性,提高其抗静电能力;本发明的一种增加塑料抗静电能力的改性方法,不仅操作简单,工业化可行性强,而且经过改性处理后的塑料抗静电能力有了卓越的提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寿命长;突破了传统改性塑料的缺陷,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增加塑料抗静电能力的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荣昌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荣昌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8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