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确测量烃类包裹体体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12238.X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5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黎萍;徐兴友;徐大庆;张学军;林晶;韩冬梅;王娟;刘会平;王丽华;王志英;梁彤武;吴平;李鹏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B11/08;G01B11/24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确 测量 包裹 体积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精确测量烃类包裹体体积的方法,该精确测量烃类包裹体体积的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扫描,获取烃类包裹体三维立体图像;步骤2,在透射光及荧光下利用三向坐标标定三维立体图像液相的边界;步骤3,根据标定的液相边界,计算烃类包裹体液相的体积;步骤4,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荧光光谱精确获取烃类包裹体中的气相直径d及气相半径R;步骤5,根据公式V=(4/3)πR3 计算包裹体中气相的体积V。该精确测量烃类包裹体体积的方法采用了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标准样品进行了验证,测量精度与以往的技术相比得到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精确测量烃类包裹体体积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气充注油藏流体压力变化历史研究目前已经成为油气成藏历史分析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流体充注时期的压力状况与成藏动力学,由于流体包裹体的特殊性质,储层岩石流体包裹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为古流体压力研究提供了难得的信息。
在成藏流体的不混溶体系中形成的流体包裹体,其流体的压力p、体积V、温度T、流体成分x之间存在着确定的p-V-T-x热力学方程,这成为近年运用流体包裹体相图重构压力史的理论基础。在流体包裹体的p-V-T-x热力学方程中均一温度T可以准确测量,流体成分x近年来也有新的专利方法可以测量,体积V(液相体积和气相体积)是通过二维测量的面积计算替代体积,精度不够。因此精确测量流体包裹体的体积V就成为重建流体被捕获时压力p的关键。
近年来由于测试仪器的精度提高,一些新的测试方法能够获取三维图像,测试精度较二维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周振柱等利用高分辨率偏光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获取流体包裹体气液比的方法,应用绘图软件勾画包裹体和气泡边界,通过不同切片的累加获得包裹体体积及最终气液比;王存武等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并结合三维重建软件获取包裹体的气液比,有机包裹体气泡采用透射光深度扫描获取最大气泡直径。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发现,烃类包裹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较以往提高较多,但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即包裹体气相边界仍然是人的眼睛确定而导致测量误差,是影响测试精度的关键,同时也没有相关标准流程及验证方法。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精确测量烃类包裹体体积的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为应用烃类包裹体气液比获取油气成藏时期的古压力提供重要技术参数的精确测量烃类包裹体体积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精确测量烃类包裹体体积的方法,该精确测量烃类包裹体体积的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扫描,获取烃类包裹体三维立体图像;步骤2,在透射光及荧光下利用三向坐标标定三维立体图像液相的边界;步骤3,根据标定的液相边界,计算烃类包裹体液相的体积;步骤4,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荧光光谱精确获取烃类包裹体中的气相直径d及气相半径R;步骤5,根据公式V=(4/3)πR3计算包裹体中气相的体积V。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步骤1包括:
步骤a,选择合适的油气包裹体;
步骤b,选择激光器,并设置和调整激光器的参数;
步骤c,进行图像扫描,保存全系列图像,获取烃类包裹体三维立体图像;
在步骤a中,选择的油气包裹体为包裹体形态规则,符合均一体系、封闭体系、等容体系。
步骤b包括:
选择光电倍增管探测器PMT、透射光的光电倍增管探测器T-PMT收集信号及荧光信号颜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22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