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天线耦合微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9891.0 | 申请日: | 2015-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3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苟君;唐荣;王军;蒋亚东;黎威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5/12 | 分类号: | H01P5/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杨保刚,徐金琼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天线 耦合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螺旋天线耦合微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用于红外与太赫兹探测与成像,属于螺旋天线耦合微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红外探测技术作为对人类感官的补充和扩展,在民用和军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光子探测器已经应用到了通信、医学、军事等领域,但因为其工作时必须制冷,造成整个系统庞大,结构复杂而且成本偏高,从而无法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研制成为可能。目前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技术已经成为红外探测技术最主流的方向,这种技术使我们在常温下就能获得具有很高敏感性能的红外探测器。另外,其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和响应波段宽等很多优点,使其大规模市场化成为可能。
目前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主流技术为热敏电阻式微测热辐射计。要实现室温下的红外探测,探测结构的设计是非制冷红外焦平面器件的关键。微桥结构是一种典型的探测结构。采用光刻方法在牺牲层上制作出支撑层和敏感层图案而最后去除牺牲层的方法,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式的热绝缘微桥结构。微桥由桥墩、桥腿和桥面组成,制作在带有读出电路的衬底上,桥墩支撑起桥腿和桥面,使桥腿和桥面悬空,红外吸收层与热敏薄膜淀积在桥面上。在器件工作时,采用锗制作的透镜来收集和聚焦红外辐射到位于光学系统焦平面上的敏感元件阵列上,目标红外辐射的变化被桥面上的红外探测薄膜探测到,反映到热敏薄膜温度和电阻的变化,通过制作在微桥中的电学通道将这一变化传递到衬底读出电路,还原成图像信息,实现对目标信号的探测。为了充分利用物体的红外辐射,通常在牺牲层底部增加一层反射结构以提高敏感层对红外辐射的吸收,通常认为敏感层与反射层距离为入射红外光线波长的1/4时形成的微腔吸收效果最好。
根据使用的热敏电阻材料的不同,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可以分为氧化钒(VOx)探测器和非晶硅探测器两种。氧化钒技术由美国的Honeywell公司在90年代初研发成功,目前其专利授权BAE、L‐3/IR、FLIR‐INDIGO、DRS、NEC、以及SCD等几家公司生产。非晶硅技术主要由法国的CEA/LETI/LIR实验室在九十年代末研发成功,目前主要由法国的SOFRADIR和ULIS公司生产。氧化钒对室温电阻温度变化很敏感,可得到较大的电阻温度系数(TCR,一般为–2%/K~–3%/K),电阻值可控制在几千欧至几万欧,1/f噪声较低,同时薄膜沉积技术成熟,是目前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首选的热敏电阻材料。Raytheon、BAE、DRS、Indigo、NEC以及SCD等公司都能生产160×120~640×480阵列的氧化钒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其噪声等效温差(NETD)为20~100mK。目前,BAE和DRS公司都正在研究1024×1024阵列、像元尺寸15μm、NETD为50mK的大规模氧化钒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太赫兹(Terahertz,THz)波指频率介于0.1~10THz(波长3mm~30μm)的电磁辐射,其电磁波谱位于微波和红外波段之间。因此,太赫兹系统兼顾电子学和光学系统的优势。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太赫兹辐射产生和检测方法,人们对于该波段电磁辐射性质的了解非常有限,以致于该波段被称为电磁波谱中的太赫兹空隙。该波段也是电磁波谱中有待进行全面研究的最后一个频率窗口。与其它波段的电磁波相比,太赫兹电磁波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质:①瞬态性:太赫兹脉冲的典型脉宽在皮秒量级;②宽带性:太赫兹脉冲源通常只包含若干个周期的电磁振荡,单个脉冲的频带可以覆盖GHz至几十THz的范围;③相干性: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相干测量技术能够直接测量太赫兹电场的振幅和相位,可以方便地提取样品的折射率、吸收系数;④低能性:太赫兹光子的能量只有毫电子伏特,不会因为电离而破坏被检测物质,从而可以安全地进行生物医学方面的检测和诊断;⑤穿透性:太赫兹辐射对于很多非极性绝缘物质,例如硬纸板、塑料、纺织物等包装材料都有很高的穿透特性,可用于对藏匿物体进行探测。太赫兹波的这些特点使其在物体成像、环境监测、医疗诊断、射电天文、宽带移动通讯、尤其是在卫星通讯和军用雷达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由于自由电子激光器和超快激光技术的发展,为太赫兹脉冲的产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激发光源,使太赫兹辐射的产生机理、检测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得到蓬勃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98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装密封度测试系统
- 下一篇:通信装置、存储介质、通信方法和信息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