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403770.5 | 申请日: | 2015-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8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河波;李裕文;张羽;苏富榆;许良珍;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 |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指纹辨识技术凭借其所提供的安全辨识功能,被广泛应 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中。近年来,被应用于行动装置的指纹识别技术因具有很好 的防盗功能和个人隐私保护功能,而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并将成为类似电子 设备后续的重要发展方向。
现有技术中,触控装置通常包含一盖板(CoverLens),用于提供使用者触控 之操作表面及保护盖板之下的功能组件,指纹辨识结构设置于盖板之下,进一 步的可设置于盖板之下表面的一凹槽内。现有技术中该凹槽通常为立方体的凹 槽,该形状之凹槽因为顶面和侧面的坡度为直角,其本身不便于加工形成,同 时也不便于后续其它组件依附在凹槽的侧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触控装置,包含触控感应结构、 盖板以及指纹辨识结构。盖板具有相对之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第一主表 面为触控面。盖板具有凹槽,凹槽设置于第二主表面且具有顶面及相邻于顶面 的侧面,顶面与侧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指纹辨识结构至少部分设置于凹槽 的顶面。触控感应结构设置于第二主表面。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顶面与侧面之间的夹角为95度至175度。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顶面与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10度至165 度。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该指纹辨识结构靠近该凹槽顶面的表面 为指纹辨识结构的顶面,指纹辨识结构的顶面与盖板的第一主表面之间的最小 距离为50微米至450微米。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指纹辨识结构的顶面与盖板的第一主表 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80微米至400微米。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装置更包含遮蔽层,覆盖凹槽的顶 面与侧面。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装置更包含第一固定层,设置于指 纹辨识结构与覆盖顶面的遮蔽层之间。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层之厚度为5微米至50微米。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遮蔽层之厚度为小于等于20微米。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装置更包含第二固定层,设置于指 纹辨识结构与覆盖凹槽之侧面的遮蔽层之间。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层连同该第一固定层填满凹槽。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层包覆指纹辨识结构。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指纹辨识结构直接接触覆盖凹槽之顶面 的遮蔽层。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指纹辨识结构为感应电极结构。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感应电极结构设置于凹槽以及部分之第 二主表面。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指纹辨识结构为集成电路芯片。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感应结构为制作在盖板上的触控感 应电极结构。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感应结构包含基板层与设置于基板 层之一侧的触控感应层。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盖板更具有连接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 面的侧面。触控装置更包含缓冲层,设置于连接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的侧 面上。
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缓冲层由盖板之侧面至该缓冲层的外表 面之最大厚度为0.03至0.2毫米。
触控装置中,藉由在盖板设置凹槽,以及将指纹辨识结构设置在凹槽中, 达到缩短指纹辨识结构与触控物例如手指之间的距离的功效,盖板除凹槽以外 的部份仍可维持合适之厚度,同时兼顾指纹辨识结构的灵敏度以及盖板的整体 结构强度的需求。另外,凹槽的侧面和顶面夹角大于90度,便于凹槽的加工形 成,也有利于其它组件形成于凹槽的侧面,提升触控装置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2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1 之线段2。
图3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1 之线段2。
图4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1 之线段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37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