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碳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03353.0 | 申请日: | 2015-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0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椒盛源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1/00 | 分类号: | C05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5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碳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科学家将目光转向生物碳,萌发了创造“技术土壤”的构想,希望通过提高土壤固有的有机碳储量,解决目前气候变化、能源以及食品和水资源危机。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耕地土壤退化,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空间日趋严峻,但是目前采取的措施大多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循环还是“卡壳”。
生物碳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土壤肥力,在贫瘠的土壤上培育出肥沃的高碳库土壤,最直接的效应就是明显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可以间接地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施用量。最关键是把碳有效地吸附固化在生物碳中间,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对石油制品的依赖。目前已知一吨生物质可以固定0.726吨二氧化碳。
我国粮食连续9年实现大丰收,而这背后则是秸秆的大丰收。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约为7亿吨。每到收获季节,作物秸秆堆积如山。
如果将这些秸秆、食用菌渣还田,无疑是增加土壤输入、遏制土壤退化、改善耕地质量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将生产单元分割的过小,不利于秸秆还田机械的使用。迥异的气候条件也使秸秆还田适用范围受到限制,致使目前我国秸秆还田量还不到1/3,被烧掉或废弃的量却超过50%。焚烧秸秆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和烟尘,导致空气质量下降、诱发城市阴霾、影响航班起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但是现在生物碳加工时,碳化率不高,往往在40%以下,同时,现有技术的碳化温度较高,能量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碳的加工方法,通过对工艺的改进,可以降低碳化处理的温度。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物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植物秸秆破碎成粉末,将植物秸秆粉末在25-32℃下密封发酵2-3天,然后使用质量分数2-4%的醋酸铵水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5-40min,压去植物秸秆粉末中的水分,然后使用草酸、硝酸钠、单宁酸、水按重量比5:0.4:2:3比例配制的混合液蒸煮,蒸煮温度为116-138℃,蒸煮时间为25-40min,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2)、将滤渣使用清水洗涤,洗去秸秆粉末表面的浮酸;
(3)、将滤液进行蒸煮,去除里面的酸液及水分,将蒸煮得到的固体剩余物使用清水洗涤,再次进行蒸煮,将得到的固体物与步骤(2)得到的滤渣合并,烘干;
(4)、将步骤(3)得到的固体物与碳粉按重量比100:1-3混合均匀,在氮气保护下使用石英管在320-360℃下进行高温处理,处理时间为10-15min,在升温过程中,温度升至280℃后,升温幅度为3℃/min;
(5)、将上述处理好的原料与活性炭按重量比60:2的比例混合均匀,继续升温至380-420℃进行碳化处理,并不断向石英管中鼓入氮气,使氮气在石英管内循环,制成生物碳。
步骤(5)中,在碳化处理3-5min后,使用挤压机对原料进行挤压,压强为2-3.5MPa,将原料压成块状。
在步骤(4)处理完成后,使用质量分数为0.5%的KMnO4溶液将原料浸泡并使用超声波震荡15min,然后使用质量分数2%的醋酸钾溶液浸泡20min,在氮气保护下烘干。
一种使用上述方法生产的生物碳。
本法明中的植物秸秆为树枝、大豆秸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单独的大豆秸秆碳化效果更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碳化处理前,将植物秸秆进行处理,使纤维素进行分离活化,使植物纤维间的空隙增大,同时将植物秸秆中的低聚的糖类分离后再进行混合,可以提升碳化的效率,降低碳化温度,还可以提升生物碳的空隙率;在碳化过程中向石英管中鼓入氮气,可以使热量循环,并且使植物秸秆受热更均匀,热量利用率更高。在加热及碳化处理时,加入少量的碳粉,可以提升秸秆碳化的速度,有利于更成分的均匀分散,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生产生物碳植物秸秆的碳化率可达到64.5%以上,同时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降低加工过程中的能耗10%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椒盛源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全椒盛源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33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