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3-甘油二酯猪脂肪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391380.0 申请日: 2015-07-07
公开(公告)号: CN104928326A 公开(公告)日: 2015-09-23
发明(设计)人: 王志耕;洪莹;梅林;薛秀恒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P7/64 分类号: C12P7/64
代理公司: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代理人: 金惠贞
地址: 230036 安徽***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甘油二酯 脂肪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动物源产品功能化生物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溶剂体系全酶法制备富含1,3-甘油二酯猪脂肪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是由丙三醇(甘油)与二个脂肪酸酯化后得到的产物,是食用油的天然组分,是公认安全(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GRAS)的食品成分,但其在天然的动植物油脂中的含量极少,大多数天然油脂以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AG)状态存在。甘油二酯可分为1,3-甘油二酯和1,2-甘油二酯两种异构体。其中,因1,3-甘油二酯在人体内的特殊代谢途径,食用1,3-甘油二酯后不但在体内不会蓄积,而且具有营养代谢调控,预防和改善肥胖以及相关并发症;控制餐后血脂升高,降低人体血脂,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以及与其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抑制糖类异常代谢,预防糖尿病等功效。

目前,甘油二酯的生产方法有化学法和酶法。其中酶法又分为直接酯化法、转酯化法、甘油解法等,但前两种方法反应时间长,产物得率低,分离费用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酶法甘油解利用脂肪酶在温和条件下改性油脂,具有生物活性及特异选择性高,反应过程中的副反应少、目标物得率高、产品品质好、工艺过程环保等优点。

2004年,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经过安全性评估,认定甘油二酯食用油为新食品,允许在食品中使用。2005年欧盟食品安全局通过决议,授权甘油二酯食用油作为一种新的食品可投放在欧共体市场,并且可以在医药行业广泛应用。例如,因甘油二酯可通过淋巴系统和门静脉系统实现吸收,可在不增加肠道负担的情况下提高血液中的脂质浓度,满足人体生命需求,因此,利用这类甘油二酯可以制成特殊的营养食品。在日本,甘油二酯烹饪油被政府列为具有降低餐后血脂和减肥的保健功能油。在美国,甘油二酯已通过食品药品委员会(FDA)审查,认定可作为食用油应用。

目前,国内仅有关于1,3-甘油二酯乳脂制备的相关技术报告,关于猪脂肪进行改性获得高含量1,3-甘油二酯的技术还没有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制备富含1,3-甘油二酯猪脂肪的方法。

本发明首次建立了利用猪脂肪在无溶剂体系中,使用全酶法转化甘油三酯获得1,3-甘油二酯的工艺条件,获得一种具有控制肥胖、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等保健功效的新型动物脂肪,实现猪脂肪的升值利用。

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1,3-甘油二酯猪脂肪的制备操作如下:将猪脂肪、甘油和脂肪酶震荡反应,利用酶在温和条件下催化产生1,3-甘油二酯;在常温下离心分离,弃去甘油和脂肪酶,得到富含1,3-甘油二酯的猪脂肪;其中甘油三酯转化为1,3-甘油二酯的量在44%以上;常温下富含1,3-甘油二酯的猪脂肪呈白色固态,熔点为36℃~48℃。

1,3-甘油二酯猪脂肪的具体制备操作步骤如下:

(1).将100g猪脂肪、30g~50g甘油和10g~20g脂肪酶摇床震荡,反应温度45℃~60℃,反应时间12h~18h,利用酶催化产生1,3-甘油二酯;

(2).在常温、转速5000r/min条件下,离心分离5min,弃去底层的甘油和脂肪酶,得到富含1,3-甘油二酯的猪脂肪;其中甘油三酯转化为1,3-甘油二酯的量在44%以上。

所述甘油为食品用甘油。

所述脂肪酶为E.C  3.1.1.3,酶活性为11600 U/g。

本发明中甘油三酯转化为1,3-甘油二酯的转化率可达44%以上,新型1,3-甘油二酯混合猪脂肪的基本特性与普通猪脂肪类似,在常温下呈白色固态,熔点稍高于普通猪脂肪(36℃以上)。

本发明获得的富含1,3-甘油二酯的猪脂肪产品,不仅保持了猪脂肪本身固有的香味、润滑口感,而且还可作为一种预防和改善肥胖症、高血脂症以及抑制糖尿病异常代谢的新型功能性油脂。本产品可用于肉制品(5%~30%)、焙烤食品(10%~15%)、月饼(5%~10%)等多种食品工业配料及传统烹饪,也可在医药、化妆品中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富含1,3-甘油二酯猪脂肪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一: 取100g猪脂肪,加入42g甘油,13.7g脂肪酶,在摇床中进行震荡,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16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13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