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铆头预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91320.9 | 申请日: | 2015-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2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潮;邱德方;刘荣利;张磊;叶巧华;翁永林;陈锦新;叶斌;宣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东华链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L9/06 | 分类号: | B21L9/06;B21L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4 | 代理人: | 李久林 |
地址: | 3111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铆头预拉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链条的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铆头预拉机。
背景技术
高速齿形链作为一种传动精准、运转平稳、经久耐用的特点,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各型汽车发动机及分动箱中。奔驰、宝马、丰田等等占据世界汽车市场大部分江山的品牌都在采用美国、德国、日本公司生产的高速齿形链条。同时,这些生产链条的国际大公司对中国一直维持着严密的技术封锁。在此种条件下,国内部分链条制造厂商与科研院所合作,白手起家,来开发具有我们自己知识产权的高速齿形链。
在高速齿形链若干生产加工工序中,有几道关键控制工序(链条铆头、链条预拉、链条中心距检测),对整链性能的有效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链条铆头,是为了保证链条框架稳固度,承受链条侧向及旋转方向反复冲击力所克服松动扭矩的能力。链条预拉是整链装配后经过0.5-0.7Q较重载荷预拉后,在矫正链条框架的同时,增强了链条抗初期磨损的能力,使链条具有更优异的使用性能。链条中心距检测是链条出厂前必检的关键项目,常规条件下汽车链条中心距必须控制在额定中值的公差带内(0.4mm左右)。在确保链条能正常装机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链条的固有性能。
现有条件下,实现以上工艺要应用冲压机床、预拉机床、中心距测量设备分三道工序来加工完成,其间,还涉及到搬运、转道,工作效率较为低下。工作场地占用很大。在大批量生产的状况下,往往制约了制造产能的有效发挥。同时人工长时间操作,产品加工质量也易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铆头预拉机,该设备占用场地小,能完成链条铆头、预拉和中心距检测的整个过程,无需搬运、转道,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化解生产瓶颈,且该设备人工干预小,能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铆头预拉机,包括机架、预拉液压缸、第一滑块、滑块座、预拉从动齿轮、铆头下模、预拉主动齿轮、预拉主动轴、第二滑块、第一支架、铆头液压缸和伺服电机,所述预拉液压缸固定在机架的侧板的外端,所述滑块座固定在机架的底板上表面的一侧,且滑块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接近开关和第二限位接近开关,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滑块座上,且第一滑块的一端与预拉液压缸相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端的上表面固定有从动轴,所述预拉从动齿轮套设在从动轴上,所述预拉主动轴通过轴座贯穿机架的底板的另一侧,所述预拉主动齿轮固定在预拉主动轴的上端,且轴座上位于预拉主动齿轮的下方还固定有计数接近开关,所述铆头下模固定在滑块座和预拉主动轴之间的机架的底板上,且铆头下模的一侧固定有调零接近开关,所述第二滑块通过导轨滑动设置在机架的底板上,且第二滑块位于铆头下模的另一侧,第二滑块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滑块的滑动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一支架通过导轨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块上端,且第一支架的滑动方向与第二滑块的滑动方向相垂直,所述铆头液压缸固定在第一支架上,且第一支架侧壁上上下间隔设置有第三限位接近开关和第四限位接近开关,所述第二滑块和滑块座之间的机架的底板上还固定有卡尺,且第一滑动块朝向卡尺的侧壁上固定有指示块,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在机架的底板的底部,且伺服电机通过传送带与预拉主动轴的下端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机架远离第二滑块的一侧还设有透明的安全门、且机架的底板上设有安全门接近开关。这样的结构便于观察设备的工作过程,又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采用的自动铆头预拉机占用场地小,将链条铆头、预拉和中心距检测的整个过程集中在一台设备上处理,无需搬运、转道,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化解生产瓶颈,且该设备人工干预小,能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东华链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东华链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13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