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驱体转化法制备含乙酰丙酮铁硅碳氮陶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79114.6 | 申请日: | 2015-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4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龚红宇;冯玉润;张玉军;王仙丽;郭学;赵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58 | 分类号: | C04B35/58;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19 | 代理人: | 杨磊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驱 转化 法制 乙酰 丙酮 铁硅碳氮 陶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乙酰丙酮铁硅碳氮陶瓷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前驱体转化法合成含乙酰丙酮铁硅碳氮陶瓷的方法,属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SiCN陶瓷作为微波吸收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耐环境性。电磁波屏蔽与吸收材料不仅在军事上广泛用于电子对抗和隐身技术,占有特殊的地位,而且在民用上也日趋广泛,例如电视广播、雷达技术、微波暗室等。因为应用的特殊性,吸波材料不仅要求有良好的稀薄性能,还要满足“薄、轻、宽、强”等要求。考虑雷达波在界面的反射和吸材料内部衰减损耗,SiCN陶瓷具有适当大小的介电常数材料,呈现出更加优异吸波性能。国外对磁性SiCN材料的研究开始较早,从最早的单纯SiCN到掺杂多种元素的复合材料,近年有关SiCN-Fe的材料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德分校的Atanu Saha等在液态前驱体中直接加入Fe3O4粉末,在热解过程中将铁氧体转变为α-Fe。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Ralf Hauser等将羰基铁与聚硅氮烷混合反应,真空处理之后进行热压成型,再将得到的块体烧结,得到Fe-SiCN复合陶瓷。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的Thomas Schmalz等利用氨基吡啶铁与聚硅氮烷混合成含金属的前驱体得到含铁SiCN复合陶瓷,并且该工艺通用于各种过渡金属的SiCN基复合陶瓷制备。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Emanuel Ionescu等在聚硅氮烷交联的过程中直接加入铁粉,形成聚合物-Fe键,进一步热解形成Si-Fe键。
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发现,尽管对于引入不同铁源制备含铁聚硅氮烷前驱体陶瓷材料的研究已不在少数,但是此类材料微波吸收性能仍然不佳,因此,限制了SiCN陶瓷在雷达、军用隐身材料以及电视广播等领域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前驱体法制备含乙酰丙酮铁SiCN陶瓷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制备周期短,所制得的产品电磁波衰减系数高,微波吸收性能好。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前驱体法制备含乙酰丙酮铁SiCN陶瓷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混料:在N2气氛下,将聚硅氮烷(PSZ)、α-甲基丙烯酸和过氧化二异丙苯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所述聚硅氮烷:过氧化二异丙苯按质量比96%~98%:2%~4%配料,所述α-甲基丙烯酸为聚硅氮烷和过氧化二异丙苯总质量的10%~20%;
(2)交联固化:将步骤(1)所得混合溶液在3~5℃/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400~700℃固化2~6h;
(3)粉碎球磨:将步骤(2)固化所得的物料在振动球磨机中粉碎球磨,过100~200目筛;
(4)混料:将步骤(3)过筛所得的粉料加入乙酰丙酮铁并混合均匀;
所述乙酰丙酮铁按步骤(3)所得粉料的20~100%质量掺入配料;
(5)造粒成型:将步骤(4)所得粉料在10MPa~2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型,冷等静压,获得生坯;
(6)热解/烧结:将步骤(5)所得生坯在N2气氛保护下在1000℃~1400℃的温度进行热解/烧结,保温4h~6h,即得。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聚硅氮烷为HTT1800。聚硅氮烷可市场购得,也可按现有技术自己制备得到。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升温速率为3℃/min,固化温度600℃,固化时间4h。较低的升温速率和较高的固化时间以保证聚硅氮烷充分交联固化,促进反应的进行。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乙酰丙酮铁按步骤(3)所得物料的30~100%掺入配料,进一步优选30%,50%,80%,100%掺入配料。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5)中冷等静压在180MPa下进行,保压300s。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6)中从室温以3~5℃/min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1400℃进行热解/烧结;进一步优选的,热解/烧结温度为1300℃。
本发明的原理:
以聚硅氮烷为前驱体来源、过氧化二异丙苯为交联剂,在双排气体分配器(真空/惰性多歧管系统,俗称Schlenk line)的协助下将其混合制备SiCN陶瓷材料,原料混合溶解阶段引入碳源甲基丙烯酸制得含碳量较高的SiCN陶瓷材料,原料掺杂阶段引入铁源乙酰丙酮铁,制得磁性能较好的SiCN(Fe)前驱体陶瓷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91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