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切块完整的白茶采集指套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75685.2 | 申请日: | 2015-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6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士专 | 申请(专利权)人: | 枞阳县官山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6/04 | 分类号: | A01D4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块 完整 白茶 采集 指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采集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切块完整的白茶采集指套。
背景技术
目前,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汉族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而白茶一般是人工采集,在采集过程中,由于茶叶茎杆粗细不一,则采集的力度不一,人工采集一天的采集力度较大,这样则减少的采集量,也增加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同时徒手采集的人工手指常常被茶多酚燃黑。
现有的白茶采集指套如图1所示,在使用过程中,若是对压不平行,这样则出现错位切压,进一步损坏了切压下来的新芽叶,进一步导致加工的茶叶品型低下,影响茶叶的生产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茶采集指套,解决人工采集白茶茶叶劳动量减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切块完整的白茶采集指套,该指套包括拇指指套以及食指指套,所述的拇指、食指指套为一次成型的外指套体,所述的外指套体的内侧纵向边设置一体成型的长条槽,在长条槽中插设茎杆压断板,所述的茎杆压断板的前端呈斜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拇指指套的茎杆压断板的刃口位置上设置凹口。
所述的凹口设置茎杆压断板的中部。
所述的凹口设置茎杆压断板上设置多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白茶采集指套为一副使用,在采集的过程中运用设置的2个茎杆压断板对压其中一个茎杆压断板上设置凹口,保证了切压不错位,一方面减少拔叶的采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保证了茶叶茶品的品型,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同时避免采摘的茶多酚污染手指。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白茶采集指套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白茶采集指套,其特征在于:该指套包括拇指指套1以及食指指套2,所述的拇指、食指指套为一次成型的外指套体3,拇指指套的外指套体的直径大于食指指套的外指套体的直径。所述的外指套体3的内侧纵向边设置一体成型的长条槽4,在长条槽4中插设茎杆压断板5,所述的茎杆压断板5的前端呈斜面状的刃口6。所述的外指套体3内设置阻隔物7。所述的阻隔物7呈长条型,设置在外指套体3的右侧内面中。能有些的卡紧手指,避免在使用中脱离手指。
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切块完整的白茶采集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拇指指套1的茎杆压断板5的刃口6位置上设置凹口8。
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一种切块完整的白茶采集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拇指指套1的茎杆压断板5的刃口6位置上设置多个凹口8。
该白茶采集指套为一副使用,在采集的过程中运用设置的2个茎杆压断板对压其中一个茎杆压断板上设置凹口,保证了切压不错位,一方面减少拔叶的采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保证了茶叶茶品的品型,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同时避免采摘的茶多酚污染手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皆应属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枞阳县官山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枞阳县官山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56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斛室外种植方法
- 下一篇:秸秆收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