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热轧钢板表面花斑缺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5103.2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8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孙彬;曹光明;刘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45/02 | 分类号: | B21B45/02;B21B45/08;B21B37/28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21205 | 代理人: | 赵越 |
地址: | 110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热轧 钢板 表面 花斑 缺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板表面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消除热轧钢板表面花斑缺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轧态的钢板在轧制过程中会在钢板表面产生一层氧化铁皮。在不同的热轧条件下,得到的氧化铁皮的结构和厚度是变化的。热轧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主要关注的是性能质量和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热轧板总体质量提升的行业共性问题。由于长期对热轧钢材表面质量缺乏关注,这些产品经常因表面铁皮控制不当而出现红锈、麻坑和麻点等问题,引发众多质量异议甚至退货,严重阻碍了产品档次的提升。尤其是经下游用户反应,热轧态钢板经过抛丸预处理去除钢板表面的氧化铁皮后发现,常会显现出大面积、成片状分布的表面缺陷,特别是条状或片状凹凸不平的缺陷,经常称这种缺陷为花斑缺陷。再经过后续的涂漆工艺后,钢板的表面缺陷会更加明显,所以需要对钢板表面进行大面积的修磨,这严重影响了生产节奏和物流安排,成为生产瓶颈。如果缺陷程度严重,超过一定的粗糙度,则脱离生产合同,无法移交用户而造成重大质量损失。因此,为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开发出解决我国热轧钢材表面质量问题的专有技术,消除钢板花斑缺陷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关于清理钢板表面氧化铁皮措施很多,但考虑到多数方法清除的是炉生氧化铁皮、一次氧化铁皮以及精轧前二次氧化铁。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010183.5 《中薄板坯连铸连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控制方法》给出了针对中薄板坯热轧带钢包括成分设计、除鳞工艺、轧制和冷却工艺在内的氧化铁皮的控制方法,但主要针对的是中薄板坯短流程生产线,主要解决的是如何除去表面红锈,对如何消除钢板表面抛丸后的色差缺陷并未提及。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010116.5《一种化学腐蚀检测热轧带钢氧化铁皮结构的方法》给出了检测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结构的一种化学检测方法,对于控制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的结构和厚度等并没有介绍。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189410.7《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柔性化控制方法》给出了热轧生产线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结构和粘附性的控制方法,主要针对的是不同结构的氧化铁皮在后续深加工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加工特性,如何根据下游生产企业的深加工工艺特点(是否存在涂油工序)来要求对应不同结构的氧化铁皮,并没有涉及到如何消除钢板的表面缺陷。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209526.2《热连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厚度软测量方法》通过建立的恒温氧化动力学模型,推倒出变温条件下的氧化动力学模型,利用热连轧的实时温度来对氧化铁皮的厚度进行预测,然后可以对参数进行修改以达到降低氧化铁皮的厚度,改善带钢表面质量的目的。
鉴于此,本发明根据钢板抛丸和涂漆后形成的花斑缺陷为依据,分析花斑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通过调整热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和控制轧制后的冷却方式来调整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的状态,进而达到消除钢板花斑缺陷的有效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热轧钢板表面花斑缺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热轧态钢板表面氧化铁皮消除花斑缺陷,通过调整热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和控制轧制后的冷却方式,来调整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的状态,使得钢板表面的氧化铁皮在后续的抛丸过程中易于去除,从而消除了钢板表面抛丸后的花斑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消除热轧钢板表面花斑缺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1)将板坯加热至1200~1250℃,然后用高压水除鳞,除鳞温度为1100~1200℃,要求除鳞时水压至少16MPa;
(2)将除鳞后的钢板进行粗轧,粗轧的温度为1100~1200℃;
(3)将粗轧后的钢板进行精轧,精轧的终轧温度为900~990℃,辊道速度为1.3~1.8m/s;
(4)精轧结束后,采用层流冷却的方式进行水冷,并采用分段式冷却,水比为2.2~2.6;冷却水量为150~250m³/h;冷却后钢板的返红温度为670~750℃;
(5)水冷后的钢板在冷床上空气中冷却。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了“高温终轧、快速轧制”的技术路线以降低氧化铁皮与基体钢之间的界面长度,有效地降低了氧化铁皮在轧制过程中,在高温条件下的破碎程度,并减小氧化铁皮的厚度。
2.本发明提出了在轧后的冷却方面,采用了“高温、小水量”的冷却路线,通过控制钢板的返红温度,使得经冷却后的钢板表面的氧化铁皮无破碎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大学,未经沈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51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