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玻璃瓶的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63562.7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1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田文顺;方习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晶峰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6/04 | 分类号: | C03C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瓶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玻璃瓶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在玻璃制品在生产时,原料的不同就决定了药用玻璃制品的质量好坏,原料可以分为普白料、高白料、超白料、和晶白料,直接影响到玻璃制品的透明度和脆度,越好的原料生产出来的玻璃制品质量越好。目前国内白酒瓶的生产以晶白料、高白料、普白料为主,产品经仿陶、烤花、蒙砂等深加工后产品感观档次明显提升,深受白酒市场的青睐。如公开号为CN10276588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乳白色玻璃酒瓶,按重量百分比,其组分分别为:氧化铝0.1%-1.0%,石英砂24.9%-36.9%,长石粉32.3%-41.3%,方解石0.4%-6.4%,氟硅酸钠6.8%-15.8%,工业纯碱6.8%-15.8%,氧化锌0.3%-3.4%,玻璃澄清剂0.1%-1.0%,硝酸钠0.3%-3.4%,硒粉0.001%-0.009%。上述已知的玻璃瓶白料配方缺点是是原料成本较高,给玻璃生产企业及白酒生产商增加了成本。同时由于产品本身强度不高,在生产加工及使用周转过程中部分产品破损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和损失。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玻璃瓶的制造工艺,该新玻璃瓶强度高,不易破损,而且其新型生产工艺可以极大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产生极大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一种新玻璃瓶的制造工艺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玻璃瓶的制造工艺,包括新玻璃瓶的原料配方,所述原料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三类砂37-40份、长石41-45份、石灰石14-16份、纯碱14-18份、铬矿粉0.4-0.6份、芒硝0.4-0.6份、澄清剂1份及助熔剂1份。
进一步地,所述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玻璃混合料的制备: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一并在混合机内混合;
(2)熔化;
(3)成型;
(4)喷涂深加工:对合格半成品按白酒瓶白料喷涂工艺进行喷涂。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窑炉的熔制温度为1500℃。
本发明的新玻璃瓶的制造工艺中,通过将翠绿玻璃料应用到白酒瓶生产,同时结合喷涂(仿陶)、烤花、蒙砂等深加工工艺,将能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玻璃瓶强度不高、成本高的缺陷,使产品的外观质量与白料比不受影响。这样,在保证了产品外观质量的同时,使产品的强度等内在质量得到提升,将大大减少产品破损的发生,减少企业损失。另外,产品的成本将大幅下降:玻璃料液成本将由550—700元/吨,下降到约400元/吨,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以上可见,将翠绿玻璃料结合喷涂(仿陶)工艺应用到白酒瓶生产中,既保证了产品的外观质量,又很好地解决了产品强度及制造成本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中新玻璃瓶的配方为:
根据配方中含Cr2O3量,一般为0.1---0.2%,定量加入铬矿粉,去掉精方解石和精砂,用三类砂和石灰石进行代替。提高Al2O3的含量一般为5—6%,通过长石定量引入。去掉NaNO3、硒粉、钴粉等脱色剂。本厂要求的理论配方,三类砂37份、长石43份、石灰石15份、纯碱16份、铬矿粉0.4份、芒硝0.6份、澄清剂1份及助熔剂1份,保证玻璃成份稳定。
制作工艺如下:
1.玻璃混合料的制备
加入配合料与碎玻璃原料一并在混合机内混合,混合时间与正常混合时间相同。
2.熔化操作
在其它工艺条件:燃料质量、出料量、原料质量成分等不变时,熔化温度与白料相同即可,约1500℃(碹顶温度)。
3.成型操作
由于产品强度提高,可使产品进一步轻量化,同种产品的成型机速可适当提高。
4.喷涂深加工
对合格半成品按白酒瓶白料喷涂工艺进行喷涂即可。
在上述制备工艺中,通过将翠绿玻璃料结合喷涂(仿陶)工艺应用到白酒瓶生产中,既保证了产品的外观质量,又很好地解决了产品强度及制造成本问题。
实施例2:
本发明中新玻璃瓶的配方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晶峰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晶峰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35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