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镀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510357550.3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4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白瑞成;庞宏伟;唐志勇;邵勤思;张涛;李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1/83 | 分类号: | D06M11/83;D06M11/28;D06M11/64;D06M10/02;D06M10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芳香族 聚酰胺纤维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镀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该工艺通过化学镀方法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表面镀覆金属导电薄层,从而赋予纤维抗静电及导电功能,同时保留了纤维的轻质高强、耐热阻燃,手感柔软等固有特性,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军工、医疗等特种领域,用作个体防护的电磁屏蔽材料和轻质导电材料。
背景技术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简称芳纶纤维,英文为Aramid fiber ,最先由美国杜邦公司研制,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其强度是钢丝的5~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而重量仅为钢丝的1/5左右,在560度的温度下,不分解,不熔化。它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抗老化性能,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芳纶及其复合材料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和军事用途,如波音757、767等飞机的壳体、防弹衣、防弹背心、头盔、航天加压服装、高强度降落伞、导弹壳体材料、特种缆线、火箭壳体、航天飞机贮能罐和其他高压容器等。芳纶的发现,被认为是材料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进程,因此被称为“梦的纤维”。
但芳纶纤维同其它高分子材料一样,其良好的电绝缘性和介电性能,限制了芳纶纤维在一些领域的应用。目前,赋予芳纶纤维导电性的方法主要有磁控溅射、共混纺丝、化学镀等方法。专利CN 103668944 A讲述了一种芳纶镀银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但其制备过程中采用粗化方法破坏了纤维的表皮结构,损坏了纤维的力学性能,且沉积的镀层与纤维的结合力较差,容易脱落,且镀层的稳定性很差,易氧化,导电性会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目前国内导电纤维多以涤纶,尼龙,棉纤维等为基底。以芳纶纤维为基底的导电纤维鲜有报道,且存在很多缺陷,镀层与纤维基体的结合力很差,尚未有性能优异的工业化产品面世。国外仅有美国杜邦公司掌握生产该类产品的核心技术。
本专利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镀镍导电芳纶纤维,镀镍导电芳纶纤维如图1所示。与国内已有的关于导电芳纶纤维的报道相比,本专利所采用的方法不仅在工艺上操作简单、经济,且获得的镀层与纤维基体的结合力强,镀层的性质稳定,耐磨性、耐蚀性好。所制备的镀镍导电芳纶纤维导电性能优异,在电磁屏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镀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本发明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镀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对基体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先进行清洗除油处理,除去纤维在加工过程中所吸附的油剂和表面污垢;除油后,对纤维表面进行预处理,使纤维溶胀,增大纤维表面积和润湿性,并在表面吸附一层还原后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离子,改善纤维基体和后续镀层的结合牢度;将预处理后的纤维放入还原剂的溶液中浸渍,使吸附在纤维表面的金属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颗粒,该金属颗粒层可以作为纤维和后续镀层间的锚接点,同时也具有催化的功能;然后在纤维的表面化学镀镍,最终得到一种镀镍芳香族聚酰胺导电纤维。
本发明一种镀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过程和步骤:
a.洗涤及除油:将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放入丙酮中,超声波清洗40~80 min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漂洗干净;
b. 预处理,将除油后的纤维放入预处理液,预处理液中盐的浓度为5~50g/L处理温度为30~100 ℃下,浸渍1~4 h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漂洗干净,使纤维溶胀,增大纤维表面积和润湿性,并在表面吸附一层还原后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离子,以改善纤维基体和后续镀层的结合牢度;
c.还原:将预处理后的纤维放入5~25g/L还原剂硼氢化钠水溶液或硼氢化钾水溶液中浸渍,在20~50 ℃下,浸渍20~60 min后取出;
d.化学镀镍:
镀镍液用下列物质和水配制而成,反应液中各物质的含量为:
硫酸镍 15~40g/L
次亚磷酸钠(还原剂) 10~20 g/L
二甲氨基硼烷(还原剂) 3~10g/L
柠檬酸钠(络合剂) 20~30 g/L
氨水(PH调节剂) 5~15m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75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菌止痒催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电源暖水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