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斜视角下无人机可见光和红外图像目标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47204.7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4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光;丁文锐;刘家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5/00 | 分类号: | G01C25/00;G01C1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11121 | 代理人: | 赵文颖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视 无人机 可见 光和 红外 图像 目标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遥感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斜视角下无人机可见光和红外图像目标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无人机目标定位作为一种先进的侦察数据处理技术,在民用和军用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基于无人机侦察图像的目标定位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基于图像匹配模式的目标定位、2基于成像模型的目标定位、3基于空间交会的目标定位方法。方法1,精度高,计算耗时,并且依赖控制点或正射影像,不易实时处理和大范围应用。方法2,计算量小,但定位精度易受参数误差、成像姿态等因素影响。方法3,空间交互定位实施不便,往往进行单点测距定位,精度不高,并且只能对图像中的测距点进行定位。
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最常用的实时目标定位方法是第二种基于成像模型的目标定位。在误差一定条件下,这种方法目标定位精度斜视角(成像传感器光轴与竖直向下方向的夹角)增大而降低。随无人机依据数据统计,一般情况执行侦察任务过程中,斜视角在0到30度之间的概率约站20%,在30到60度间的概率约占60%,大于60度的概率约占20%。在某些特殊侦察情况下斜视角大于70度。大斜视角严重影响了目标定位精度,使得无人机系统目标定位能力大打折扣。
假如某无人机垂直下视时(斜视角为0度)目标定位精度为70mCEP,则随斜视角变大,定位误差随之增大,尤其是斜视角超过50度时,定位误差增大趋势近似指数曲线,如图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无人机大斜视角条件下目标定位的问题,提出一种大斜视角下无人机可见光和红外图像目标定位方法,在基于成像模型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对目标定位矢量误差进行预测和补偿,提高目标定位精度。
本发明的大斜视角下无人机可见光和红外图像目标定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基于成像模型的可见光和红外图像目标定位。
基于成像模型的可见光和红外图像目标定位,可以分为基于中心投影成像模型构建共线方程、系统几何校正和目标定位结算。
第二步:多因素影响下目标定位误差特征提取与表示。
分析影响无人机侦察图像校正定位精度的各种因素,依据各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将影响定位误差的因素进行简化等效处理,确定最终用于定位误差预测补偿的特征因素,并求解等效特征因素的表达式。
第三步:变高度、大斜视角下目标定位误差预测与补偿。
利用第二步获取的特征因素建立定位误差预测的数学模型,并选取足够已知定位误差的充足训练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获取预测模型的参数。利用此参数对待校正的侦察图像进行定位误差预测,得到该图像的误差矢量,在第一步目标定位基础上叠加误差矢量,最终确定补偿后的图像坐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在大斜视角条件下,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提高无人机目标定位精度;
(2)本发明提出的目标定位和误差补偿方法,计算量小,可以达到机载计算的实时性要求;
(3)本发明适用于可见光图像、红外图像等多种符合中心投影成像模型的图像目标定位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说明定位误差随斜视角变化而增大的趋势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几何校正过程多极坐标系变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建立校正模型所用到的中心共线条件方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设计的定位误差因素等效模型示意图;
图5是等效的特征因素光轴端点坐标求解示意图;
图6是根据飞机高度、斜视角和成像方向角进行训练样本选择;
图7是在工作飞行高度时训练样本选择分布图;
图8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一种大斜视角下无人机可见光和红外图像目标定位方法,流程如图8所示,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基于成像模型的可见光和红外图像目标定位;
具体为:
(1)基于坐标系转换的侦察图像系统几何校正;
图像校正的过程,实际上是图像坐标系向大地坐标系转换的过程。
基于中心投影成像模型进行系统级几何校正,需要建立各个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图像平面到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转换需要经历“像素坐标系(I系)—>相机坐标系(C系)—>无人机坐标系(P系)—>北天东坐标系(N系)—>空间直角坐标系(G系)—>大地坐标系(E系)”的过程,如图2,给出了各个坐标系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7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井巷道测风方法
- 下一篇:基于光学测距的静力水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