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侧壁土压力盒旋进式埋设装置及埋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30055.3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7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叶冠林;宋云奇;韩磊;陈锦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徐红银,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侧 压力 盒旋进式 埋设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外侧壁土压力盒旋进式埋设装置及埋设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顶管和沉井侧壁土压力主要的测试方法如下:在钢筋笼制作好之后,将土压力盒预埋进顶管或沉井侧壁之内,将土压力盒与即将浇筑好的侧壁外侧面平齐,将导线引至顶管或沉井内侧保护好以便日后测读。这种方法较为简单,工程界采用的比较多。
但是该种方法有以下缺点:
(1)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土压力盒埋在结构之内,无法与结构外侧土体接触,不能得到准确的土压力值。
(2)土压力盒无任何保护措施,有可能被土层中较硬的砂石摩擦所损坏,测点存活率低。
(3)土压力盒使用为一次性,无法重复利用,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侧壁土压力盒旋进式埋设装置及埋设方法,所述装置和方法克服了以往测试方法可靠性差、精确度低、成活率不高、无法重复利用等缺点,具有全面、监测精度高、监测位置任意选取、监测装置不易损坏、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外侧壁土压力盒旋进式埋设装置,包括:钢套筒、止水垫、阻隔塞、土压力盒、螺旋顶进器和钢底座,其中:
所述钢套筒焊接在顶管或沉井管片的钢筋笼上,并在浇筑混凝土时与顶管或沉井浇筑为一体;
所述止水垫安装于钢套筒的内壁;
所述钢底座安装固定于钢套筒的一端;
所述螺旋顶进器固定于钢底座上并置于钢套筒内;
所述土压力盒和阻隔塞依次放置于螺旋顶进器前方,土压力盒在螺旋顶进器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前后移动。
优选地,所述钢套筒为一与土压力盒适配的没有上下盖的圆形钢筒;钢套筒的内径比土压力盒直径大2-3mm,钢套筒的长度与混凝土顶管或沉井厚度相等,以便于制作混凝土顶管或沉井时搭设模板。在制作混凝土顶管或沉井时在钢套筒中预先填充易清除的材料,以防止混凝土进入钢套筒。
更优选地,在制作混凝土顶管或沉井时,在所述钢套筒中预先填充易清除的材料,以防止混凝土进入钢套筒。
优选地,所述止水垫均匀粘结于钢套筒内壁阻隔塞和土力盒能够接触的范围内。
更优选地,所述止水垫是一种富有弹性的止水材料。
优选地,所述钢底座上还预留有引线管槽,便于导线通过。
优选地,所述螺旋顶进器尾部标注有刻度,用于精确控制土压力盒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土压力盒受力面朝向外侧,并在其非受力面和螺旋顶进器活塞接触的表面通过金属粘接胶水粘接。
优选地,所述阻隔塞放置于土压力盒受力面与外侧土层之间,以保护土压力盒受力面。
更优选地,在所述阻隔塞与土压力盒接触面上涂有润滑材料,使阻隔塞在需要时易于脱离土压力盒的接触面。
更优选地,所述阻隔塞为柔软、耐磨、密封、防水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外侧壁土压力盒旋进式埋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安装钢套筒
钢套筒在钢筋笼制作时焊接在钢筋笼上,并在浇筑混凝土时与顶管或沉井浇筑成一体;为防止混凝土进入钢套筒,预先在钢套筒中填充一些易清除的材料;
第二歩、粘贴止水垫
顶管或沉井成型以后,运到施工现场,均匀地在钢套筒内壁阻隔塞和土力盒能够接触到的范围内粘贴止水垫;
第三歩、螺旋顶进器与钢底座固定
将尾部标注有刻度的螺旋顶进器固定在钢底座的一侧并置于钢套筒内部;
第四步、螺旋顶进器与土压力盒固定
将土压力盒受力面朝向外侧,并在其非受力面和螺旋顶进器接触的表面用金属粘接胶水粘接;
第五步、安装阻隔塞与钢底座
阻隔塞放置在土压力盒与外侧土层之间,用于保护土压力盒的受力面,并且在其与土压力盒接触面上涂上润滑材料,使其在需要时易于脱离土压力盒表面;将固定有螺旋顶进器和土压力盒的钢底座螺旋安装在钢套筒内,既不影响装置正常使用又便于以后拆卸;在钢底座上预留引线管槽,便于导线通过;
第六步、当顶管或沉井将到达需要测量的位置时,旋进螺旋顶进器,利用螺旋顶进器的顶进使土压力盒与阻隔塞一起向前移动;随着顶管或沉井继续往前移动,阻隔塞会由于摩擦力自动脱离土压力盒表面;利用螺旋顶进器尾部刻有的刻度,精确控制土压力盒的位置,使土压力盒受力面刚好与顶管或沉井外表面在同一平面,此时即可测读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00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地铁车站砂土地基的抗液化方法
- 下一篇:基于有耳石笼固袋的生态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