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剩余污泥深度脱水调理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6084.4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6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硕;沈佳楠;陈晓光;李激;杨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剩余 污泥 深度 脱水 调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剩余污泥深度脱水调理剂,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十二五”末期,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将达到4000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投运伴随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以含水率80%计,全国年污泥总产生量很快将突破3000万吨,预计到2020年我国污泥产量将突破年6000万吨,同时,由于污泥含砂量和重金属浓度较高,将显著影响污泥厌氧消化效果和土地利用效果,因此采用污泥焚烧的处置方式是较为适宜的。进行污泥焚烧处置时,一般采用化学调质的深度脱水方式,化学调质是通过投加氯化铁(FeCl3)、聚丙烯酰胺(PAM)和氧化钙(CaO)三种调理剂处理污泥,但存在调理剂投加量大,腐蚀焚烧设备、有机质减少和热值降低等不利于焚烧等问题,制约污泥焚烧技术的发展。此外,我国对稻壳的利用水平仍比较低,甚至有些企业产生的稻壳已经成为一大环境污染源。
为了推动能使污泥有机物全部碳化,杀死病原体,可最大限度减少污泥体积和重金属危害的污泥焚烧技术的发展,需要解决污泥调理剂投加量大,腐蚀焚烧设备、有机质减少和热值降低不利于焚烧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污泥调理助剂,考察其对污泥的脱水性能和污泥焚烧过程的影响,通过控制新型污泥调理剂的投配条件和投配比例,为新型污泥调理剂的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污泥深度脱水调理剂,所述调理剂为粒径在60-550μm(即过30-240目筛网)稻壳粉。
所述调理剂,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污泥脱水过程中的添加质量为污泥干固量(即干污泥质量)的10%-60%。
所述调理剂,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为粒径在180-550μm(即过30-80目筛网)的稻壳粉,在污泥脱水过程中的添加质量为污泥干固量的20%-40%。
所述调理剂,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是过30目筛网的稻壳粉,在污泥脱水过程中的添加质量为污泥干固量的3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污泥深度脱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污泥摇匀,然后加入质量占污泥干固量10%-60%的粒径为60-550μm(即过30-240目筛网)稻壳粉,搅拌调理,然后再进行脱水。
所述稻壳粉,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添加量为污泥干固量的20%-40%、粒径为180-550μm(即过30-80目筛网)。
所述脱水,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是采用抽滤或板框压滤机压榨。
所述板框压滤机,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其压榨条件为:进料压力为0.5~0.8Mpa,时间为25~30min,压榨压力为1.5-2.0Mpa,时间为30-60min。
所述方法,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按每100g污泥干固量加入0.2-0.4mg的PAM。
所述PAM,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0.1%的溶液,然后按干污泥质量的0.2-0.4%投加到污泥中进行调理脱水。
所述方法,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具体是:(1)取污泥,调节污泥含水率调至95%;(2)投加污泥干固量的30%的稻壳和0.3%的PAM,其中PAM为0.1%的溶液;调理、搅拌均匀;(3)污泥调质后,采用板框压滤机进行脱水,板框压滤机的工作条件为:进料压力为0.5~0.8Mpa,时间为25~30min,压榨压力为1.8Mpa,时间为40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稻壳粉作为污泥脱水调理剂,可以实现深度脱水,调理后的污泥脱水后含水率在60%作用;同时可以避免使用CaO,与使用CaO相比,有机物含量升高了33%,热值提高了26%,克服了目前CaO会腐蚀焚烧设备、有机质减少不利于焚烧等缺陷;此外,相比使用木屑作为调理剂,稻壳粉效果更好,污泥脱水后比阻降低了3-15%,含水率降低了2-10%,而且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还可以解决目前的稻壳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参数测定方法
(1)污泥有机质成分测定
蛋白质测定
用针管抽取抽滤液通过0.22μm膜过滤,依次抽取1mL过滤过的抽滤液和1mL蒸馏水,再分别加入5mL考马斯亮蓝溶液,摇匀(注意:缓慢晃动,以免产生气泡,造成误差),放置2min,在595nm下比色测定,记录数据.每组试验重复两次,减小误差。
多糖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60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