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江中下游潮湿环境木质古建筑防霉防蛀涂料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07136.1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0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董观秀;徐修玲;卢雅琳;谈衡;叶霞;蒋琴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D175/14 | 分类号: | C09D175/14;C09D5/14;C09D5/18;C09D7/61;C09D7/63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1 | 代理人: | 张荣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江 中下游 潮湿 环境 木质 古建筑 防霉 防蛀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料技术,尤其是一种长江中下游潮湿环境木质古建筑防霉防蛀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涂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其中,木质古建筑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同一时期其他科学的发展情况和当时所达到的水平,它们是国家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的宝贵财富。因此,保护古建筑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木质古建筑保护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良好地燃烧和传播火焰性能,而且古建筑屋顶严实紧密,在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燃”,特别是高大的古建筑;古建筑大多采用组群平面布局,以庭院为组合单位,这种群体相连,成组布置高低错落,疏密相间,殿堂之间飞檐搭接,廊道相连,使得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不足,缺少安全空间,易造成失火后无法控制,同时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火势迅速蔓延,株连成片,产生不可控制的局面;第二,木质古建筑历经千年被水和水汽浸湿后,很容易发霉和腐烂,因此涂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建筑材料,多功能涂料的研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目前市场上具有防火、防水、防霉和防蛀的木质古建筑保护涂料较少。
目前,国内外在防霉和防蛀涂料方面的研究也较多,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110049360.7,发明名称:一种复合式木材防腐防蛀技术,其公开了预防性的木材表面涂剂,结合焦油防虫、微胶囊抗菌奈米材料、及结晶材料固着技术,解决的是木材防腐防虫技术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防腐防虫的效率不足,以及施工方式的局限性的问题;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93112439.5,发明名称:薰蒸防霉防蛀涂料及其应用,其设计了适于涂覆于包装纸、膜、成品袋及各种卡片表层以制成防霉防蛀的卡片、防霉防蛀的袋、纸、膜的涂料;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110413043.9,发明名称:一种防潮防霉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建筑墙面的装饰与保护领域,对潮湿环境中建筑物墙面的防护,营养富集的环境中墙面的防护等;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410029270.5,发明名称:一种防霉防蛀杀菌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是为了解决用于救生衣的防霉涂料功能单一,没有防蛀杀菌功能,且没有针对预防救生衣发霉的涂料的问题。
但是上述所述的目前的技术中并没有针对木质古建筑研究开发的既具有防火、防水的功能,又同时具有防霉和防蛀的木质古建筑保护涂料,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潮湿环境木质古建筑防霉防蛀涂料目前市场上还没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既具有防水、防火的功能,又具有防霉和防蛀性能,而且绿色环保可涂刷在木质古建筑物的内外墙等场合的长江中下游潮湿环境木质古建筑防霉防蛀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长江中下游潮湿环境木质古建筑防霉防蛀涂料,由甲乙两种组分按照质量配比为1:2配比构成,按质量份数计,所述甲组分包括以下组分和含量:
丙烯酸聚氨酯水分散体90~120份;
触变剂0.5~1.5份;
去离子水5~20份;
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乙组分包括以下组分和含量: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8份;
分散剂0.5~5份;
消泡剂0.2~0.8;
去离子水10~30份;
超细滑石粉10~40份;
高岭土10~40份;
铁红10~30份;
甲基膦酸二甲酯0.8~1.2份;
纳米氧化银防霉剂10~20份;
植物防蛀剂4~8份。
进一步的,所述触变剂为螯合型醇胺钛酸酯。
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铵盐类分散剂。
进一步的,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氧化银防霉剂是以螺旋碳纤维为载体,采用磁控溅射镀银方法制备。
进一步的,所述植物防蛀剂是由香樟树叶、艾叶和薰衣草按质量配比2:2:1进行提取的。
一种长江中下游潮湿环境木质古建筑防霉防蛀涂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71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条板状的泥浆电阻率测量探头
- 下一篇:交流电采样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