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鱼亲体及鱼卵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95057.3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23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斌;周永东;王洋;柴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A01K7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0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鱼 鱼卵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捞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捕捞带鱼的带鱼亲体及鱼卵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带鱼,是一种集群于近底层的暖温性种类,分布较广,渔获量较高,是东海区重要的经济鱼种和渔获对象之一;同时带鱼也是东海“四大渔业”中唯一能形成较大渔汛的传统捕捞对象,在渔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东海渔业的支柱产品。带鱼资源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东海区海洋捕捞业的稳定。
近年来,由于连续的高强度捕捞,导致带鱼资源量下降,破坏带鱼自身种群的平衡能力。鉴于带鱼在东海区海洋渔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带鱼的人工养殖已成为解决带鱼资源量下降难题的主要途径。在带鱼人工养殖繁育的过程中,带鱼亲体主要是通过渔业捕捞生产获得;但现有技术中的捕捞网具不具有相应的鱼卵收集装置,而在网具起网过程中带鱼亲体受到的过大挤压力,不仅会使得带鱼亲体死亡率较高,而且带鱼亲体的受精卵因受到挤压而流失,无法采集鱼卵,这也为带鱼的人工养殖带来一定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捕捞网具不具有相应的鱼卵收集装置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收集带鱼亲体的鱼卵的带鱼亲体及鱼卵收集装置。
本发明在第一目的基础上的第二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捕捞网具在起网时带鱼受压大,不仅使得带鱼亲体死亡率较高,而且带鱼亲体的受精卵因受到挤压而流失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增加渔船拖曳阻力的同时,有效改善因捕捞网具在起网时带鱼受压大,而导致的带鱼亲体死亡率较高及带鱼亲体的受精卵因受到挤压而流失的问题的带鱼亲体及鱼卵收集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鱼亲体及鱼卵收集装置,包括圆筒形的网笼,网笼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网笼中部设有网状隔层,网状隔层上方的网笼的网目尺寸大于网状隔层下方的网笼的网目尺寸,网状隔层上方的网笼内腔形成带鱼收集腔,网状隔层下方的网笼内腔形成鱼卵收集腔。
本方案网状隔层下方的网笼的网目尺寸较小,网状隔层下方的网笼内腔可以形成鱼卵收集腔;在起网过程中可以通过鱼卵收集腔来收集带鱼亲体内挤压处的鱼卵。
作为优选,网笼的网目呈菱形,网状隔层上方的网笼的网目尺寸为35x35毫米,网状隔层下方的网笼的网目尺寸为0.5x0.5毫米。
作为优选,网状隔层由渔网网片构成,且网状隔层呈横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漏斗状;所述网笼的下端面中部设有带鱼亲体缓挤压及鱼卵收集装置,该带鱼亲体缓挤压及鱼卵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网笼上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收纳盒,可展开的收纳在收纳盒内的充气气囊袋及充气管,所述收纳盒的开口端朝向网状隔层,所述充气管一端与充气气囊袋相连通;当充气气囊袋充气膨胀后,充气气囊袋呈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圆筒形气囊袋,并且网状隔层的下部位于圆筒形气囊袋内。
本方案的带鱼亲体及鱼卵收集装置在渔船拖曳过程中,充气气囊袋收纳在收纳盒内,因而在渔船拖曳过程中可以几乎不增加渔船拖曳阻力。在起网前,通过充气管对充气气囊袋充气,使其膨胀;当充气气囊袋充气膨胀后,充气气囊袋呈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圆筒形气囊袋,这样在起网过程中圆筒形气囊袋内会储存一部分海水;而此时网状隔层的下部位于圆筒形气囊袋内,即网状隔层内的带鱼亲体位于海水内,这样可以极大的减少起网时对带鱼亲体的挤压,保证带鱼亲体的存活率及鱼卵的收集效果;即使一部分鱼卵被挤出也能够通过圆筒形气囊袋很好的收集保存。
作为优选,网笼包括网笼骨架,所述收纳盒固定在网笼骨架上。
作为优选,网状隔层下方的网笼外侧面上设有一圈金属支撑网。
作为优选,网笼包括网笼骨架及固定在网笼骨架上渔网本体,所述网状隔层的网目尺寸小于网状隔层上方的网笼的网目尺寸,所述网状隔层上方的网笼上设有用于调节网笼的网目大小的网目调节装置,该网目调节装置包括若干气囊装置,且位于网状隔层上方的渔网本体的各网目边缘的网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的气囊装置,所述气囊装置包括套设在网线上的安装管及套设在安装管外的环形气囊袋,且环形气囊袋固定连接在安装管上,所述网目调节装置的所有环形气囊袋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各环形气囊袋中至少有一个环形气囊袋上设有充排气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5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