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双层平棚架栽植斜干水平龙干形葡萄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91308.0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4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波;刘凤之;史祥宾;王孝娣;魏长存;王宝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6 | 分类号: | A01G17/06;A01G17/02 |
代理公司: | 葫芦岛天开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0 | 代理人: | 魏勇 |
地址: | 1251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双层 棚架 栽植 水平 龙干形 葡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的是农业领域适合埋土防寒区机械化作业的一种利用双层平棚架栽植斜干水平龙干形葡萄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埋土防寒地区,无论是鲜食葡萄还是酿酒葡萄大多采用多主蔓扇形、直立龙干形和独龙干形等传统树形,配合直立叶幕或水平叶幕。上述传统树形和叶幕形存在埋土防寒不便、通风透光差、副梢管理费工、果实成熟与品质不一致、影响机械化作业、不能实现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浆果类果树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东北区栽培岗位建设依托单位)进行了科研攻关,提出了适于埋土防寒区机械作业的高光效省力化树形和叶幕形-斜干水平龙干形配合水平叶幕,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适合埋土防寒区葡萄的机械化作业,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双层平棚架栽植斜干水平龙干形葡萄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双层平棚架栽植斜干水平龙干形葡萄,解决葡萄越冬埋土防寒和机械化作业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上层架面和下层架面置于立柱上,在平棚架四周设有边柱,边柱通过地锚与地面固定,连接构成双层平棚架,在双层平棚架下栽植斜干水平龙干形葡萄。
积极效果,本发明的平棚架具有双层架面结构,在架面下栽植斜干水平龙干形葡萄,能够起到便于越冬埋土防寒和机械化作业的效果。适宜作为葡萄越冬防寒区便于葡萄埋土防寒和机械化作业的葡萄园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层平棚架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树体骨架与叶幕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层架面,2.下层架面,3.立柱,4.边柱,5.地锚。
具体实施方式
1、斜干水平龙干形配合水平叶幕的基本结构:
(1)架式与葡萄架建设:适合双层平棚架,具有主蔓上架容易、新梢上架绑缚不易掰掉的优点。
双层平棚架的架设如图1所示:上层架面1和下层架面2置于立柱3上,在平棚架四周设有边柱4,边柱4通过地锚5与地面固定连接。
①架材架设:中间立柱长2.5m,埋入土中0.5m,直立固定;每行两头边柱3m,向外倾斜固定,并牵引锚石,锚石距边柱1.5m左右,锚石深1.0m。水泥柱行向东西或南北均可,行距4.0 m~5.0m,柱间距4.0 m~5.0m,水泥柱纵横对齐,距离一致,柱顶成一平面。
②上层架面架设:上层架面主要用于固定新梢,形成叶幕。8号直径0.40mm铅丝,交替叠压纵横交叉,铅丝间距离0.4~0.5m;为节省铅丝,顺行向方向铅丝间距可增加至0.8~1.0m。
③下层架面架设:下层架面主要用于固定主蔓。距离上层架面向下20cm处架设,沿行向方向每行绑缚一道8号直径0.40mm铅丝,主要用于防止下层架面塌陷,沿主蔓绑缚方向暨垂直行向方向每隔2.0~2.5m架设绑缚一道8号直径0.40mm铅丝,主要用于绑缚主蔓。
(2)栽植密度:株距2.0~2.5m,单穴双株定植;单沟单行定植行距4m~5m,单沟双行定植行距8m~10m。
(3)树体骨架结构:如图2所示。树体骨架由基部、主干与主蔓构成,在主蔓上着生枝、叶和果。其中,主蔓段为A段,B段为主干竖直倾斜段,C段为主干基部水平段,D段为主干基部竖直段。主干基部具‘S形’结构,利于冬季下架越冬防寒和春季上架绑缚,防止主干折断;主干垂直高度180cm;主蔓沿与行向垂直方向水平延伸;主蔓与主干竖直倾斜段呈120°夹角,便于主蔓冬季下架绑缚;结果枝组在主蔓上均匀分布,枝组间距因品种而异,可短梢修剪的品种同侧枝组间距10~20cm,需中短梢混合修剪的品种同侧枝组间距30~40 cm,需长短梢混合修剪的品种同侧枝组间距60~80cm。
(4)‘S形’结构的具体参数:如图2所示。主干基部竖直段长10~15cm部分垂直地面;于距地面10~15cm处呈90°沿水平面弯曲,此主干基部水平段长20~30cm;于水平段20~30cm长度处呈90°沿垂直面弯曲并倾斜上架,倾斜程度以与垂线呈30°为宜。
(5)叶幕结构:如图2所示。新梢与主蔓垂直,在主蔓两侧水平绑缚呈水平叶幕,生长后期新梢下垂;新梢间距10~15cm;新梢长度100~150cm;新梢负载量每亩3500条左右,每新梢20~30片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1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根据冬小麦根系分布进行灌溉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稻旱地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