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达比加群酯类似物中间体的纯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78637.1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2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任玉杰;杨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401/12 | 分类号: | C07D40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群酯 类似物 中间体 纯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涉及一种化合物的提纯方法,具体来说是一种达比加群酯类似物关键中间体3-{2-[(4-氰基-2-氟-苯胺基)甲基]-1-甲基-苯并咪唑-5-[N-(2-吡啶基)甲酰胺基]}丙酸乙酯的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达比加群酯(V),化学名为3-[[[2-[[[4-[[[(己氧基)羰基]氨基]亚氨甲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系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研制的首个新型口服抗凝血药,2008年4月在德国和英国上市。该药可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位点结合,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阻断凝血瀑布网络的最后步骤及血栓形成,是抗凝血治疗领域和潜在致死性血栓预防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达比加群酯(V)作为直接凝血剂目前还存在如下缺陷:达比加群酯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与其他各种抗凝药物类似,达比加群酯用于抗凝治疗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出现出血现象,尤其在高剂量使用时,出血发生率更高。进一步,由于氟原子具有很大的电负性,将氟原子引入到有机分子中后,往往会使原来分子的电子性质发生很大改变。从分子的水平来看,氟原子的引入,通常会引起分子亲脂性的变化;目标结构静电作用的变化及对一些代谢途径的抑制作用;提高药物的代谢稳定性;改善药物的作用时间;增强药效;消除活性代谢中间体;减少与蛋白的共价结合等。从生理学的水平看,含氟药物和一般的无氟药物相比,具有更好的的透性,有更好的与目标器官作用的选择性,通常会使使用的剂量大大降低。
本课题组发明了一种达比加群酯类似物(IV),结构如下所示:
经过测试发现该达比加群酯类似物(IV)具有很好的体外和体内活性,具体见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96(2015)122-138。并且该达比加群酯类似物(IV)的合成需要的一个关键中间体为3-{2-[(4-氰基-2-氟-苯胺基)甲基]-1-甲基-苯并咪唑-5-[N-(2-吡啶基)甲酰胺基]}丙酸乙酯(I)。该关键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如下:
但在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96(2015)122-138中,该关键中间体3-{2-[(4-氰基-2-氟-苯胺基)甲基]-1-甲基-苯并咪唑-5-[N-(2-吡啶基)甲酰胺基]}丙酸乙酯(I)只能通过柱层析分离得到,且收率仅为55%。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达比加群酯类似物中间体3-{2-[(4-氰基-2-氟-苯胺基)甲基]-1-甲基-苯并咪唑-5-[N-(2-吡啶基)甲酰胺基]}丙酸乙酯的纯化方法,所述的这种3-{2-[(4-氰基-2-氟-苯胺基)甲基]-1-甲基-苯并咪唑-5-[N-(2-吡啶基)甲酰胺基]}丙酸乙酯的纯化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3-{2-[(4-氰基-2-氟-苯胺基)甲基]-1-甲基-苯并咪唑-5-[N-(2-吡啶基)甲酰胺基]}丙酸乙酯的收率不高,纯化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达比加群酯类似物中间体3-{2-[(4-氰基-2-氟-苯胺基)甲基]-1-甲基-苯并咪唑-5-[N-(2-吡啶基)甲酰胺基]}丙酸乙酯的纯化方法,即3-[4-甲胺基-3-氨基-N-(2-吡啶基)-苯甲酰胺基]丙烯酸乙酯和2-(4-氰基-2-氟-苯胺基)乙酸在缩合剂存在下反应生成缩合物,然后在醋酸的催化下发生闭环反应获得目标产物3-{2-[(4-氰基-2-氟-苯胺基)甲基]-1-甲基-苯并咪唑-5-[N-(2-吡啶基)甲酰胺基]}丙酸乙酯,再向该目标产物中加入第一有机溶剂进行重结晶,目标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后,抽滤,然后用第二有机溶剂进行洗涤,即可得到高纯度的目标化合物3-{2-[(4-氰基-2-氟-苯胺基)甲基]-1-甲基-苯并咪唑-5-[N-(2-吡啶基)甲酰胺基]}丙酸乙酯。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有机溶剂选自芳香烃类、脂肪烃类、脂环烃类、卤化烃类、醇类、醚类、酯类、酮类、二醇衍生物、乙腈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目标产物3-{2-[(4-氰基-2-氟-苯胺基)甲基]-1-甲基-苯并咪唑-5-[N-(2-吡啶基)甲酰胺基]}丙酸乙酯的粗品与第一有机溶剂的摩尔比在1:15-1:10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86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