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产N-乙酰神经氨酸代谢工程菌及构建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78527.5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8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柳鹏福;孙立洁;袁丽霞;陈祥松;王纪;吴金勇;朱薇薇;王刚;史吉平;姚建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科光谷绿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70;C12P19/26;C12R1/19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唐正玉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产 乙酰 神经 氨酸 代谢 工程 构建 方法 应用 | ||
1.一种高产N-乙酰神经氨酸代谢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菌是通过将编码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差向异构酶和N-乙酰神经氨酸合成酶基因通过T7启动子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以增强两个酶的活性,同时敲除大肠杆菌中的N-乙酰神经氨酸分解利用代谢途径酶的nanATEK基因簇构建而成的重组大肠杆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N-乙酰神经氨酸代谢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差向异构酶和N-乙酰神经氨酸合成酶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高表达,是将这两个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后,以质粒的方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产N-乙酰神经氨酸代谢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载体为pET24a载体或含有T7启动子的载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N-乙酰神经氨酸代谢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肠杆菌为BL21(DE3)菌株或含有来源于λ噬菌体中DE3片段的菌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N-乙酰神经氨酸代谢工程菌,其特征在于: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差向异构酶和N-乙酰神经氨酸合成酶的基因来源于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或能表达相同功能酶的微生物,基因的获得可根据序列全基因合成,或利用空肠弯曲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或采用类似手段从其他生物体获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产N-乙酰神经氨酸代谢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差向异构酶和N-乙酰神经氨酸合成酶的编码基因在空肠弯曲菌中串联在一起,一起克隆表达或分开克隆表达。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N-乙酰神经氨酸代谢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N-乙酰神经氨酸分解利用代谢途径酶的基因包括N-乙酰神经氨酸醛缩酶编码基因nanA、编码N-乙酰神经氨酸转运蛋白nanT、编码N-乙酰-6-磷酸甘露糖胺异构酶编码基因nanE和编码N-乙酰甘露糖胺激酶编码基因nanK,四个基因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基因簇nanATEK。
8.高产N-乙酰氨基葡萄糖代谢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敲除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分解N-乙酰神经氨酸的nanATEK基因簇,将neuBC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4a上,转入敲除了nanATEK基因簇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高产N-乙酰神经氨酸代谢工程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产N-乙酰氨基葡萄糖代谢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1)敲除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基因簇nanATEK,获得基因簇nanATEK失活的菌株BL21(DE3)/ΔnanATEK;
2)克隆编码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差向异构酶和N-乙酰神经氨酸合成酶的基因neuBC至表达载体pET24a,以实现该基因的超高表达;
3)将2)中获得的表达载体转化入1)所得的菌株中,获得高产N-乙酰神经氨酸代谢工程菌。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N-乙酰神经氨酸代谢工程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利用高产N-乙酰神经氨酸代谢工程菌进行N-乙酰神经氨酸的生产,其步骤包括:
1)在三角摇瓶的培养基中活化培养高产N-乙酰神经氨酸代谢工程菌种子;
2)将培养好的高产N-乙酰神经氨酸代谢工程菌种子逐级放大,并在相应含有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进行好气培养;
3)培养至菌体浓度OD600为20~25时,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诱导相关蛋白的表达;
4)至产物浓度不再增加,结束发酵工作;
5) 使用该方法发酵该高产N-乙酰神经氨酸代谢工程菌可得发酵液中N-乙酰神经氨酸产量在70g/L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科光谷绿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科光谷绿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852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