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76056.4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0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敏夫;伏木俊介;本田友明;福井启太;绳田英和;丹羽悠太;大泽泰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10/26;B60W10/08;B60W20/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鲁山;孙志湧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单元(25)在外部电力馈送模式中确定发动机(1)的暖机是否不充分。当发动机(1)的暖机不充分时,确定当前时间是否在电力馈送的初始时段中。在当前时间处于电力馈送的初始时段中时,在发动机(1)关闭的状态中,仅蓄电装置(3)的电力被供应到外部。在当前时间不在电力馈送的初始时段中时,发动机(1)启动,并且仅在马达(M1)中产生的电力被供应到外部。当发动机(1)的暖机充分时,在马达(M1)中产生的电力、蓄电装置(3)的电力或者这两者被供应到外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并且特别地涉及这样一种混合动力车辆,该混合动力车辆具有将电力供应到车辆外部的外部电力馈送模式。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0-234539(JP2000-234539A)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将电力供应到车辆外部的外部电力馈送模式的混合动力车辆。在该混合动力车辆中,在其中电池的充电状态(SOC)等于或者大于指定值的情况下,在发动机关闭的状态中,电池的电力被供应到车辆外部。在另一方面,在其中电池的SOC小于指定值的情况下,发动机被启动,在马达中产生的电力被供应到车辆外部,并且电池被充电。另外,在其中发动机被启动的情况下,发动机转速增加从而催化剂被废气加热并且其温度变得等于或者高于活化温度。
发明内容
在传统的混合动力车辆中,当电池的SOC变得等于或者大于指定值时,发动机关闭。相应地,存在在电池的电力供应到车辆外部的同时,发动机被冷却的情况。在电池的SOC在以后变得小于指定值并且通过再次启动发动机而在马达中产生电力的情况下,发动机已经被冷却,并且因此废气排放量(废气中的污染物的量)增加。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当电力被馈送到外部时,该混合动力车辆产生少量的废气排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包括:发动机;净化发动机的废气的催化剂;配置为由发动机驱动并且产生电力的马达;配置为对于电力进行充电和放电的蓄电装置;配置为向车辆外部供应由马达产生的电力或者蓄电装置的电力中的至少一种的电力馈送器;和至少一个电子控制单元,该电子控制单元配置为a)控制发动机和电力馈送器,b)确定发动机的废气的净化状态是否不充分,和(c)与其中发动机废气的净化状态充分的情况相比较,当发动机的废气的净化状态不充分时,使得蓄电装置的电力向车辆外部的供应优先于由马达产生的电力向车辆外部的供应。因此,如果废气的净化状态不充分,则使得蓄电装置的电力向车辆外部的供应优先于在马达中产生的电力向车辆外部的供应。因此,能够减少废气排放量。
电子控制单元可以配置为a)通过确定发动机的暖机是否不充分而确定发动机废气的净化状态是否不充分,b)当发动机的暖机不充分时,在发动机停止时向车辆外部供应蓄电装置的电力,然后致动发动机,并且向车辆外部供应由马达产生的电力,和c)当发动机的暖机充分时,致动或者停止发动机并且向车辆外部供应由马达产生的电力或者蓄电装置的电力中的该至少一种。在此情况下,如果发动机的暖机不充分,则在发动机关闭的状态中,蓄电装置的电力供应到车辆外部。然后,发动机被启动。因此,能够减少废气排放量。
电子控制单元可以配置为a)当发动机冷却剂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确定发动机的暖机不充分,和b)当发动机冷却剂的温度等于或者高于预定温度时,确定发动机的暖机充分。在此情况下,容易地并且准确地确定发动机的暖机是否不充分是可能的。
电子控制单元可以配置为在其中发动机的暖机不充分的情况下,a)当自从向车辆外部的电力供应开始起的经过时间段短于预定时间段时,在发动机停止时向车辆外部供应蓄电装置的电力,和b)当该经过时间段等于或者长于预定时间段时,致动发动机并且向车辆外部供应由马达产生的电力。在此情况下,能够防止蓄电装置的过度放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60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