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式路锥自动收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2238.4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4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程静;张喆;严明;朱晓玄;侯培红;张晓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F9/70 | 分类号: | E01F9/7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7 | 代理人: | 菅秀君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式路锥 自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速公路交通中对路锥进行自动收取和摆放的路锥的自动收放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国内在高速公路上维修保养作业时,为了实现道路的临时封闭,常常需要使用路锥来对道路进行隔断作业。目前,路锥收放作业大多数都是通过人工来实现的。这种作业方式作业速度慢、工人劳动强度高,作业安全隐患大,交通路锥码放间隔不统一以及工作效率低等问题,特别是在交通流量大的城市快速道路作业时以上问题尤为突出,同时还容易受到天气环境因素的干扰,在大雾、强降雨或雷雨天气等恶劣环境下危险系数高。最近几年,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路锥车,可以代替人工作业来实现自动收放路锥,但是在使用中也发现这种路锥车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等问题。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自动化及效率的要求;自动化的传送带式放置属于半自动化,需要人工将路锥放置在传送带的轨道上,对人力有一定的要求,无法实现路锥在车上的自动堆放;自动化的机械电气控制式放置无法实现路锥的连续等距性放置。现有的自动化的传送带式放置,自动化的机械电气控制式放置虽然改善了传统放置时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作业时的危险性,但在实际的用过程中仍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路锥自动收方法。
如图1所示,一种内撑式路锥收放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第一个 路锥在车上滑块的推动下沿轨道向上下传送架的方向移动;步骤2,待路锥移动至低挡板的位置,在低挡板的作用下路锥实现扶正;步骤3,待车上滑块移动至轨道尽头,在传送滑块的推动下路锥继续移动,同时车上滑块快速退回至下一个路锥的位置;步骤4,待路锥移动至合适位置,在上下传送带的支撑下向下运动;步骤5,待路锥移动至左右传送带,上下传送带持续转动,脱离路锥;步骤6,左右传送带将路锥传送至地面。
另外,步骤6之后还包含以下步骤:车在行进的过程中将路锥移动至左右传送带上;路锥随左右传送带移动至上下传送带的位置时,支撑台支撑起路锥向上移动;将向上移动至车上的路锥放倒。
将路锥收回并摆放至车上,实现路锥的收回功能。
另外,步骤1还包含以下子步骤:将车上滑块的头部收缩;使车上滑块由初始位置沿轨道移动到第一个路锥所在的位置;待车上滑块的头部与路锥底座的孔对齐,头部弹出,使路锥在车上滑块的推动下沿轨道向上下传送架的方向移动。上下传送带带动路锥移动,实现路锥的传送。
另外,在步骤2之后,步骤3之前还包含以下步骤:车上滑块的头部收缩,沿反方向移动至路锥另一个孔的位置;头部弹出,继续推动路锥沿轨道向上下传送架的方向移动。实现对路锥的逐个传送。
另外,步骤3还包含以下子步骤:直到车上滑块移动至轨道尽头,传送滑块实现头部的收缩并沿上下传送架上的轨道移动至尽头,使传送滑块的头部与路锥底座上的孔对齐,在传送滑块的推动下路锥继续移动,同时车上滑块快速退回至下一个路锥的位置。逐个的将路锥传送至车上指定位置,直至将路锥全部收回。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式路锥自动收放装置,包含:车体;传送装置安装在车体上,用于实现将路锥由路面传送至车上或者由车上传送至路面;扶正装置安装在车体上,用于将摆放在地面上的路锥扶正;用于将收回至车上的路锥扶倒的挡板装置以及为装置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为,传送装置包含:车上滑块和传送滑块,车上滑块和传送滑块均安装在车体上沿轨道运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为,传送装置还包含:上下传送带,用于将路锥沿上下的方向传送;左右传送带,用于将路锥沿左右的方向传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为,上下传送带和左右传送带为持续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挡板装置还包含低挡板,低挡板为可收缩的低挡板。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替代公路维修作业时路锥的摆放与回收的人工摆放,实现路锥摆放和回收的全自动化。
改善现有中国道路人工摆放路锥问题,实现全自动化路锥摆放,有效降低了养护工人劳动强度、排除了作业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养护作业、应急救援时收放路锥的工作效率,为维修养护公路提供便利。
通过对路锥放置系统的创新,满足人们在路锥作业时对劳动强度、效率、安全性、自动化、路锥放置的连续性等各方面的要求,在更大的程度上改善路锥放置现存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总配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总配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22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