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的有机太阳电池结构及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72231.2 | 申请日: | 2015-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3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 发明(设计)人: | 卢树弟;曲胜春;刘孔;池丹;李彦沛;寇艳蕾;岳世忠;王占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L51/42 | 分类号: | H01L51/42;H01L51/4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表面 离激元 效应 有机 太阳电池 结构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太阳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等离激元效应提高有机太阳电池效率的结构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使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研究热点。太阳能可以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硅基太阳电池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技术发展成熟,电池效率接近理论极限,成本偏高。近年来,低成本的有机太阳电池受到了广泛关注。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柔性好、轻质、成本低的特点,并且有机半导体器件制备工艺简单,采用基于溶液的旋涂法、提拉法等方法即可制备。有机太阳电池研究进展很快,目前效率已经超过10%。
由于有机半导体材料载流子迁移率低、激子扩散长度短,有机太阳电池的有源层需要做的比较薄,一般不超过200nm。而薄的有源层不能保证充分的光吸收。二者之间的矛盾制约了有机太阳电池效率的提高。在保证有源层厚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强太阳电池光吸收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引入金属表面等离激元效应。金属纳米颗粒,如Au、Ag,在可见光区域具有明显的表面等离激元效应,可以有效增强光吸收,从而提高有机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表面等离激元具有近场增强的特点,等离激元增强的效果随着距金属纳米颗粒表面距离的增大呈指数衰减。在有机太阳电池中,有源层是光吸收和光电效应的主体。金属纳米颗粒距离有源层越近,光吸收增强效果越明显。但是直接将金属纳米颗粒引入有源层中,容易形成电荷复合中心,产生大的漏电流,不利于电池效率的提高。常用的方法是将金属纳米颗粒引入缓冲层中,或者电极与缓冲层界面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一种利用等离激元效应提高有机太阳电池效率的新结构。这种结构既能有效发挥金属表面等离激元近场增强的效果,又能避免电荷复合中心的形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的有机太阳电池结构及制备方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等离激元近场增强的效果,增强太阳电池的光吸收,从而增大光电流;另一方面,要避免金属纳米颗粒与有源层直接接触,形成电荷复合中心,产生大的漏电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的有机太阳电池结构,包括:
一阳极透明导电衬底;
一三明治结构的空穴传输层,其制作在阳极透明导电衬底上,该空穴传输层的中间为一层金属纳米颗粒,形成三明治结构;
一有源层,其制作在空穴传输层上;
一缓冲层,其制作在有源层上;
一阴极,其制作在缓冲层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的有机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阳极透明导电衬底上旋涂第一层PEDOT:PSS溶液;
步骤2:在第一层PEDOT:PSS溶液上旋涂一层金属纳米颗粒溶液;
步骤3:在金属纳米颗粒溶液上旋涂第二层PEDOT:PSS溶液;
步骤4:退火,形成具有三明治结构的空穴传输层;
步骤5:在空穴传输层上旋涂有机聚合物与富勒烯衍生物的混合溶液,形成有源层;
步骤6:采用热蒸发的方式在有源层上制备一层缓冲层;
步骤7:采用热蒸发的方式在缓冲层上制备一层Al电极,作为阴极,完成太阳电池制备。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Au、Ag等金属纳米颗粒作为单独的一层引入空穴传输层中间,形成一种三明治结构。这种结构既能有效发挥金属表面等离激元近场增强的效果,又能避免电荷复合中心的形成。能够有效提高有机太阳电池光电流,从而提高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有机太阳电池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光源为100mW/cm2的AM1.5模拟太阳光下,本发明器件及参比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曲线。
图3为本发明的制备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的有机太阳电池结构,包括:
一阳极透明导电衬底10,所述的阳极透明导电衬底10的材料为ITO或FTO透明导电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22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51-00 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作有源部分的固态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艺方法或设备
H01L51-05 .专门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且并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电容器或电阻器
H01L51-42 .专门适用于感应红外线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专门适用于将这些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者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的控制
H01L51-50 .专门适用于光发射的,如有机发光二极管
H01L51-52 ..器件的零部件
H01L51-54 .. 材料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