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光栅、彩膜基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1863.7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4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杨盛际;董学;薛海林;王海生;赵文卿;郭仁炜;刘鹏;陈忠君;苗京花;李牧冰;李昌峰;刘英明;赵卫杰;丁小梁;刘伟;刘红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G02F1/15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栅 彩膜基板 显示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光栅、彩膜基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显示技术的发展,3D技术成为未来显示的主流,目前现有的2D/3D的立体显示设备的转换途径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通过透镜片在显示面板上的机械移动来实现2D/3D之间的转换,但这种实现机械转换原理的装置较为庞大,易受到振动、潮湿、灰尘等因素的影响不易控制。另一类是利用液晶透镜对寻常光(o光)和非寻常光(e光)产生不同的折射率,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最终实现2D/3D显示效果的转换。此方法存在以下缺点:装置复杂,液晶透镜成本高,视角范围窄,液晶分子的工作温区窄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2D/3D显示切换过程易实现的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光栅,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其中,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包括条状电极图形;所述条状电极图形包括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和连接该条状电极图形内的各个条状电极的电极线;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在电场中不透明,在非电场中透明。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均包括两个条状电极图形;在每一个透明电极层内,第一条状电极图形所包含的多个条状电极与第二条状电极图形所包含的多个条状电极交错排列;且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内的各个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内的各个条状电极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为一电极板,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的出光方向一侧;所述3D光栅还包括四个触控信号检测端,四个触控信号检测端对应设置在电极板的四个角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包括一个条状电极图形,且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中各个条状电极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中的各个条状电极图形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3D光栅还包括四个触控信号检测端,四个触控信号检测端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边缘的两个条状电极的两端;各个条状电极的第一端通过电极线连接位于边缘条状电极第一端的两个触控信号检测端,第二端连接位于条状电极第二端的两个触控信号检测端。
进一步的,每一个透明电极层中的条状电极和电极线通过同一工艺形成。
进一步的,各个条状电极图形内的电极线为金属线,且通过同一工艺形成。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彩膜基板,包括基底以及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彩膜滤光层;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彩膜滤光层出光方向上的3D光栅;所述3D光栅为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3D光栅。
进一步的,所述3D光栅为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3D光栅,所述条状电极图形内各个条状电极遮挡左眼视图子像素的左侧半个像素以及右眼视图像素的右侧半个像素。
进一步的,所述3D光栅通过图案化工艺形成在所述基底上。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3D光栅的制作方法,包括: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包括条状电极图形;所述条状电极图形包括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和连接该条状电极图形内的各个条状电极图形的电极线;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在电场中不透明,在非电场中透明。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均包含两个条状电极图形;在每一个透明电极层内,第一条状电极图形所包含的多个条状电极与第二条状电极图形的多个条状电极交错排列;且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内的各个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内的各个条状电极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包括:
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层中的各个条状电极;
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上沉积电致变色材料;
在沉积的电致变色材料之上形成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各个条状电极;
在形成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各个条状电极之后的结构上形成一层绝缘材料;
刻蚀掉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电极线位置处的绝缘材料以及第一透明电极层中的电极线位置处的绝缘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得到相应的电极线过孔;
在形成了电极线过孔的结构上沉积金属材料,得到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电极线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中的电极线。
进一步的,在形成条状电极的同一工艺中,形成归属与同一透明电极层的电极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18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